APP下载

谈谈高三学生的迷惘期

2020-09-10任震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挫折高三心理

任震

摘 要:班主任工作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三阶段的某一时期内,会突然变得性格内向,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睡不着觉等现象。在平时做作业或测练时往往出现很多不应有的或莫名奇妙的错误。于是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对参加高考信心不足,从而产生思想动摇的情绪。这种就是我们称作的高三学生的“迷惘期”。处于“迷惘期”的学生面对的是诸多的压力,而承受压力的“面积”偏小,心理相对脆弱。这时候,如果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不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的指导与引导,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势必影响他们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高考备考,甚至影响他们的高考考试,导致高考落榜。很多考场失败的考生在高考后都说“发挥不出水平”,实际上是他们没有处理好“迷惘期”的问题而产生的后果。这些心理障碍和心理失衡,严重妨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种现象在任何一个学校都普遍存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要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度过,使其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键字:迷惘期;成因;解决方法;心理疏导

“高考不远了,现在我网都没上,为了赶成绩,但是成绩却没有进步,很久了…心里很迷惘…”

“我最近感觉特迷惘、每天总觉得过的迷迷糊糊、上课总喜欢掏出手机看看、希望有人能帮帮我、走出困境!”

“我的数理化很差,基础知识都不懂,老师发的卷子根本不会写,可是老师却只是天天发卷子考试,每次我写都不想写,我很迷惘,我该怎么办!”

“马上就要高考了,但我还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怎么办呢?”

在高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感慨,而这些感慨是高三学生的一些典型心理。高三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时期,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如果处理不當,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导致学习一落千丈。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度过高三阶段的种种学习迷惘呢?

一、学生“迷惘期”的成因

高三是高中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人生拚搏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期学生将面对着严峻的高考,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面对激烈的竞争,有的不想或不愿积极应对,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下降;有的由于失去新的奋斗目标而产生空虚心;有的由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而产生失落心理;有的由于不能实现既定目标而产生挫折心理。因此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就患得患失,常常存在思想障碍,而自己又无法顺利逾越,以致出现思想问题或心理障碍,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思想动摇,无法承受这种挫折,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失去信去,无心向学,得过且过,久而久之,就会越陷越深,难以自拔。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给学校、家庭、社会都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一定的压力。

同时,随着高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多,多种知识交织在大脑中,他们没来得及及时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系统,所以觉得越学越乱,在平时做作业或测练时往往无法把所学的知识准确重现,出现把知识张冠李戴的现象,当然考出来的成绩就不好。于是学生门就怀疑自己智力下降,水平不如人,或认为自己不是读大学的料子,对前途感到茫然。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后与第二学期开学不久这段时间。这就是高三学生的“迷惘期”。

二、“迷惘期”学生的分类

做班主任工作这么几年来,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索,我发现这些迷惘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

1、优等生的独孤求败

【案例】:下课后,一位男生来问我一道题。读题之后我发现这道题的难度已经远远超出目前的高考水平。我不禁提醒他:“同学,这道题不属于高考考察的范围啊!”小伙子很自豪地说:“我知道啊,老师。可是我觉得高考题太简单了。想考好就一定要做难题。难题做得越多,高考的把握就应该越大。难题都做多了,还用怕简单题么?”

此类学生大多心高气傲,喜欢用各种各样的难题、怪题来难为老师。课间经常把老师围在讲桌前问问题的,多是这样的学生。要鼓励这些学生跳出题海,认真整理平时易错的题目,试着让他们分析历年高考试题难度和考察方向的变化规律,逐渐向出题人思路靠拢。实践证明,这类学生经过这种方法训练后一旦开窍,高考试卷得分之高将难以限量。

2、中等生的尴尬境地

【案例】:下课后,三个男生把我围住。其中一个皱着眉头问我:“老师,我平时学习成绩在年级排名中等。把我这种水平保持到高考足可以上一个大学了,可父母非要我把分数再考高一些。没办法,我只能来请教您了:我该怎么做才能让我父母满意呢?”我刚想说话,第二个男生开口了:“老师,我在年级里的位置跟我这个同学差不多。我一直发现:无论做哪个科目的题,我做错了的题目如果以后遇到了还是会错,而且大多数时候我翻了好多参考书也搞不清楚到底错在哪里。我希望自己能进好学校,将来出人投地。您说我该怎么办?”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另一个男生急不可耐地蹦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们三个水平差不多。可我平时不怎么爱学习,没事就爱玩。我也想好好学,可我只要一到家就想玩。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要增强第一类中等生(无欲无求,对自己目前的状况相当满足)的忧患意识,努力激发他们在重压之下的潜能;要教会第二类中等生(思想认识深刻,但学习能力有限,学习方法严重错误)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每教会一个方法都要反复训练,反复验证,反复强化;要加强第三类中等生(天资聪颖,但自控能力很差)的人格教育,时刻敦促他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3、差生的救赎

【案例】: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学员:高考前其英语成绩始终徘徊在50-60分之间(满分为150分)。每次上课给他讲完一个单词时,我都问他:“听明白了么?记住了么?”他都会点点头,然后“嗯”一声。但如果5分钟以后我再问他刚才那个讲过的单词是什么意思的话,他几乎每次都摇头。每次给他布置纸面作业和复习作业时他都说一定完成,可每到检查作业时他总是告诉我“忘记写了”。

要全方位提高此类学生的思想认识,要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務必要传授给他们简便、高效、耐用的学习方法,之后再把知识慢慢渗透给他们,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帮助学生度过迷惘期的方法

(一)学会自主学习。高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了中学阶段的学习,但是,由于高三毕竟是面对高考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应与高一高二不同。学会自主学习是帮助他们养成新的学习习惯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应处理好三对关系。首先是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的关系。在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下降,从而产生对前途的迷惘,对参加高考的信心不足。其次是学习与休息娱乐的关系。紧张的学习时间之后须辅以适当的休息和娱乐,将娱乐作为一种调节手段,藉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自主学习,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第三,学习新课与复习旧课的关系。基本上各科在高三还有新课要上。因此,学习新课时要认真细致,同时要注意与复习旧课结合起来,既“知新”,又“温故”,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班主任老师要根据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进行有效学习,对不适应的学习方法要敢于摒弃。要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对各科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形成鲜明的知识网络,在练习和考试中就能对知识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1、进行人生理想教育。“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应当承认,我国的高考制度是选拔人才,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上大学。相当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对高三学生进行理想与成才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考不上大学,同样可以为国争光。可以用他们熟悉的例子教导他们,让一部分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勇于面对现实,以另一种途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培养信心和成功感。教师,尤其是高三的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导和实施者,必须担负起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老师和家长都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要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在生活上给予关爱,在思想上与之交流,在心理上进行调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老师要经常找学生谈话,细心地注意每个学生的微小变化,才能及时发现学生何时进入迷惘期。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了迷惘现象,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鼓励他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智力,其次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要鼓励学生不要因为一两次试卷做得差或出现一些错误就泄气、放弃。可以用往届师兄师姐的成功例子去激起他们的斗志。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自身内在的优点。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也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好方法。作为家长,也要注意子弟的情绪变化,经常与孩子沟通,与老师联系,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3、重视受挫教育。挫折教育是心理疾病预防的前提和基础,挫折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心理疾病的防治效果。在学校里,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意志、品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要加强挫折教育,可使学生了解遭受挫折的根源,可能引起的后果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影响,从而使其在经受挫折时能够理智。避免受挫时产生不好的心理后果。

4、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处在“迷惘期”的学生容易产生很多消极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加强耐力训练,培养他们控制情绪、增强心理承受的能力,要让他们养成勇敢面对挫折并解决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消除他们对前途迷茫的心理。因此要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具备了自我调节能力,才能适应学业迷惘,矫正不良品格,促进个性完善;在集体中学会与人的和睦相处.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保证心理健康,从容地应对来自于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正确认识自我,善待他人,从而走出高三的“迷惘期”。

总之,所有学生的迷惘都是他们的心理问题在作祟,而这些独生子女们的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在成长期间父母的疏忽大意所导致的。为了保证各种类别的学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我们一定要全身心地致力于学生的思想教育。要让学员成为一个优秀的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一定让他们在心理上变得足够强大、足够成熟,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度过高三的“迷惘期”,为高考的成功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

猜你喜欢

挫折高三心理
Holism in Education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挫折
高三·共鸣篇
终身不遇
心理小测试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