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教材的衔接建议

2020-09-10陈雅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

陈雅丽

摘 要: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教材的衔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整体构建学校道德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文章从教育目标分配、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材编写团队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对明确道德教育课程的总体性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改革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提升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教材管理机制的融合这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力求增进两个学段道德教育教材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材衔接;大学与高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125-02

随着教育事业的推进,阶段教育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挑战,这掀起了不同教育阶段道德教育衔接研究的热潮。普通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下文简称“思政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直接课程,教材是课程之本,学校道德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教材。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教材的衔接,是全面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整体构建学校道德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学校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中有利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同时,思考同一门学科不同学段教材之间的衔接,是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之一。把握道德教育教材的有效衔接,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把道德教育当成一个有机整体,打破大学与高中的间隔,实现纵向联动。二是集中组织同一学科大学与高中负责编写教材的相关人员,逐一商议各学段课程内容的主要侧重点,编写后再汇集统一审稿,可有效避免各学段教材内容出现不必要重复的现象。要做好以上两点,需从教育目标分配、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材编写团队等方面做出优化,要确立整体意识,对明确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总体性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改革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提升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教材管理机制的融合这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力求提升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教材衔接的有效性。

一、明确道德教育课程的总体性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一)确立整体意识,明确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总体性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德育活动目的性的集中表现为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是通过社会交往而产生主体间共识的思想道德认同。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目标是过程的逻辑起点和归宿,过程是目标的逻辑展开。从常规层面上看,学生常常会将自身体验过的各类经验有效整合形成整体经验,这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在道德教育教学过程中从细微之处观察道德教育目标,不难发现道德教育目标融合于道德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且担负起指引道德教育教学方向的重要角色[1]。因此,课程教材的内容规划需要教育目标的整体把控,要确立整体意识,明确学校道德教育的总体性目标。

(二)遵循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规律,规划道德教育阶段性目标

青少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在围绕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重视青少年的成长特点,遵循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规律,道德教育要在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着力体现阶段性特征,以群体的阶段性为划分,区分道德教育在各学段的“轻重缓急”。例如,前文提到的《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各自对两个教育阶段的道德教育目标做了具体的部署。韩国地区学校的道德教育目标设置(见表1)在阶段性层次上具有很好的体现,可供借鉴。遵循青少年道德体系的形成特点、发展特征,规划道德教育阶段性目标,道德教育总目标被各个教育阶段统一划分,进行阶段式分解,按照大学、中学教育阶段依次的有秩序性、规律性编排,同一教学阶段的不同学段课程体现编排的次序性,使道德教育目标呈现由浅入深,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规律。这既能避免不同教育阶段道德教育目标的机械重复,还能保障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目标的有序衔接,从而指导教材内容设置的有序衔接[2]。

二、改革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

(一)以单元活动探究的形式集中呈现道德教育内容

针对同一门课程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分布零散,造成难以把握道德教育整体性的问题,除了通过遵循学生道德发展规律制定阶段性目标对教材进行指导外,还可以将道德教育内容集中整合到一起,以单元活动探究的形式呈现本单元所涉及的道德教育内容。在教材编写时,要注意不同内容之间的纵横关系,形成前后层次、螺旋上升的内在结构,以鲜明的符号标识和文字表述,突出道德教育教材的引导作用。这样还有利于方便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避免“散落四处”的内容,造成教师的忽视或错过,也避免蜻蜓点水式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知识无法有效内化。以单元活动探究的形式集中呈现道德教育内容,有利于在保持教材原本连贯的逻辑主线基础上,借助教材原本的逻辑主线讓道德教育保持连贯性,又保证道德教育内容得到系统完整的体现。

(二)添加生活化的典型事例辅助道德教育原理

罗杰斯学习心理学认为,教材的趣味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学习内容是否富有意义意识,若学习者认为所学教材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提高自己的自尊感,他就自然乐于学习[3]。大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出现诸多的文件化语言,原理的介绍多是引经据典,在《基础》教材目标定位的角度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学生的角度看,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呈现方式,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吸引力。道德教育教材呈现方式做到一如既往的尊重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学习兴趣由高中延续至大学阶段,何尝不是一种保持有效衔接的方式。因此,可在原来文本的基础上,添加与原文贴近的典型事例。这些典型事例必须是真实的,具有积极性和易模仿性。例如,由中央文明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产生了很多经典的道德模范事例,或是由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都有很具代表性的道德先进事例,可供教材编写委员会选用。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典型事例,建立模范效应,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将道德教育原理内化为道德信念。

三、提升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教材管理机制的融合

(一)加强教材建设规划顶层设计

由于不同教育阶段教材编写组工作领域的局限性,造成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教材内容出现部分不合理的交叉重复,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需加强教材建设规划顶层设计,建立教材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解决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对接。国务院为了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负责教材建设、管理和指导、统筹和监督。为了加强教材的育人功能,国家教材委员会决定,开展初中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三科教材统编统审统用工作。而当前国家教材委员会负责对大学和高中思政教材管理以审查为主。针对教材内容出现部分不合理的交叉重复问题,建议国家教材委员会进一步对大学与高中道德教育教材体系进行整体规划,自上而下地增强各课程教材的针对性和整体性。由国家教材委员会寻找既熟悉高中思政教材编写工作又熟悉大学思政教材编写工作的专家,组建教材编写工作组,由工作组负责大学与高中两个教育阶段的教材统编统审工作。这既有利于改善两个教育阶段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还有利于实现道德教育教材的衔接。

(二)加强不同教育阶段教材编写人员的沟通交流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与高中教育分属两个行政系统,各系统相对封闭,教材编写人员缺乏沟通,不利于教材衔接。要加强不同教育阶段教材编写人员的沟通交流,需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与高中的教材编写人员必须打破长期形成的阻隔,从国家层面建立教材研究讨论平台或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道德教育目标的总体布局、教材内容设置等,使各阶段教材内容体现逻辑性,实現两个教育阶段道德教育教材的有效衔接。

第二,两个教育阶段的教师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的衔接,以更好的达到各阶段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要注意通过多渠道征求意见。教材的编写关系着教材的使用、教学效果、教育质量等,故应该利用网络等渠道收集科任教师、学生的相关建议,这对改进教材编写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倪娜,张澍军.大学德育目标整体性的理解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12(19):43-47.

[2]陈妍.简论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3(4):66.

[3]冯薛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衔接研究[D].燕山大学,2018.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品读
浅谈初中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评介
浅谈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学校“生活本位”道德教育的实施对策探讨
以实践思维引领道德教育
从家庭道德教育困境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