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心力衰竭该怎么办
2020-09-10林强
林强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01
心力衰竭主要是机体功能下降和年龄因素所致,药物、非药物和神经体液抑制剂为常见的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脏移植、二尖瓣置换或修复及机械辅助装置,心脏移植是最成熟有效的方法。心力衰竭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很严重。因此,当发现自己患有这种疾病时,需要立即治疗。那么有哪些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呢?
1 病因治疗
1.1 基本病因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可能导致心功能损害的常见疾病,应在心脏器质性改变前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如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现在并不困难;使用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药物、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慢性心脏瓣膜病和先天畸形,如介入或瓣膜置换、矫正手术等,应在临床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前进行。对于病因不明的疾病,如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也应进行早期干预,从病理生理层面延缓心室重塑的进程。病因学治疗的最大障碍是发现和治疗太晚。许多患者往往仅满足于短期治疗,症状虽然明显缓解,但延迟至严重心力衰竭发展到不能耐受手术,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1.2 诱因消除:常见诱因是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和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应积极治疗。潜在的甲亢、贫血等也可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应注意检查和纠正。
2 一般治疗
2.1 锻炼和休息: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刺激,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长期卧床休息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也会降低消化功能。因此,应鼓励患者主动锻炼,根据实际逐渐增加有氧运动的运动量。
2.2 钠摄入量的控制:心力衰竭患者血容量和钠潴留增加,因此减少钠摄入量有利于缓解水肿症状。
3 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使用外周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当患者病情恶化需要住院治疗时,可通过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外周血管扩张剂来改善心功能,起到良好的利尿作用,但这两种药物不能长期使用。一旦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后,应尽快用口服药物替代。较常见的正性肌力药物有多巴胺、米力农等,常见的外周血管舒张药有硝普钠、硝酸盐等。
3.1 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最常用的药物,能通过钠离子引流减少心脏的容积负荷,对缓解充血症状、减轻水肿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原则上,慢性患者应长期使用利尿剂。水肿消失后,应以最小剂量无限期使用,但不能作为單一的治疗方法。
电解质紊乱是利尿剂最常见的副作用,尤其是高钾或低钾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应注意监测血钾、钠的变化。
3.2 肾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类药物除了起到扩张改善血流动力学和缓解充血症状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减少心力衰竭患者代偿性神经体液的不良反应,限制心肌和小血管的重塑,从而维持心肌功能,延缓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远期死亡率。
国外许多大型临床试验证明,ACE抑制剂即使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也能显著改善远期预后,降低死亡率。早期治疗心力衰竭,从心功能尚处于代偿期而无明显症状即开始通过ACE抑制剂干预治疗,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进展。在其他治疗手段帮助下,严重心力衰竭在慢性期药量由极少量逐渐增加,到长期用药。
副作用包括低血压、肾功能短暂恶化、高钾血症和干咳。
(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患者不能耐受ACE抑制剂引起的干咳时,可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其预防措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同。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螺内酯等抗醛固酮制剂作为保钾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小剂量螺内酯能阻断醛固酮的作用,对抑制心血管重塑和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预后有良好的作用。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加用低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但必须注意血钾监测。不适用于近期有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高或高钾血症,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4 其他疗法
轻中度患者可考虑使用神经体液抑制剂,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可先用受体阻滞剂来缓解病情,然后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时用神经体液抑制剂来激活。这是许多患者维持内循环内稳态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一些患者耐受性差,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注意。还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心脏移植的机械装置和二尖瓣的修复或置换,其中心脏移植是最成熟的技术,目前效果最好,机械辅助装置主要包括体外反搏和左心室辅助泵等。
当患者出现心衰的主要症状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主要是由静脉压增高导致内脏充血,使消化道出现异常,常被患者认为是消化道疾病,导致误诊的发生。心力衰竭确诊后应及时治疗,一开始要注意吸氧,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可考虑药物治疗或其他方式配合治疗,积极有效地处理患者病情,同时需要控制和消除不同的疾病因素。
其实,治疗心力衰竭就是要找出病因,控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疾病,改善患者症状,及时用利尿剂或强心剂进行治疗。患者应正确使用药物,内分泌检查对患者的作用以及药物治疗配方的检测,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但它能稳定患者的病情。除了正确及时的治疗之外,积极有效地做好患者的身体护理,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