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下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思考

2020-09-10谢艳春

教学博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双一流发展路径建设

摘要:“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在于一流的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排头兵,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对“双一流”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研全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结合南京邮电大学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现教中心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路径;

调研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给师生提供一种环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化的教与学的未来校园,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优化教育管理,对高校教育教学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教辅部门,是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智慧校园广泛应用的重要力量,重新思考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在当下显得非常重要。

一、“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调研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现教中心”)作为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的实验基地,其进步与发展更是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服务力量。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信息技术的逐步渗透使得高校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多数高校均设置了计算中心、网络中心等初具规模的类教育技术中心机构。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教中心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技术、教育等多个层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改革的重大影响,教育技术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渐地,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部门,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成为现教中心工作的重心。

然而,随着专业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学习资源的增加,教师教学对现教中心的资源及技术依赖大大降低。信息、技术、资源等获取渠道的多元化给现教中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现教中心无法充分发挥其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高校中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也变得困难重重。调查研究“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教中心的现状,对现阶段中心如何围绕高效服务教学开展工作进行研究,具有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历史与发展现状

自 1978 年后成立电教机构以来,早期的电教机构名称不同,如电教中心、电化教育研究室、电教科等,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电教机构的职能不断发生变化,其名称也发生变化,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信息中心、电教中心、图文信息中心( 与图书馆合并) 等。到 1995 年以后,有的高等学校的电教中心开始改名为教育技术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部随之提倡这样的称谓。

大部分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定位为教辅单位,是副处级的独立部门,少数隶属于教务处或信息系。在智慧校园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利用智慧型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过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营造智慧化的教学模式、宽泛智能的教学环境和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优化教育成果,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智慧校园的广泛应用。智慧化的校园环境,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让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从辅助教学、设备维护,转变为营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全天候的学习模式,丰富的教学资源的主导者。

三、智慧校园历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临的问题

( 1) 对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的片面理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随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迁,从最传统的幻灯、音频到电影、视频录像和电视、电脑、网络技术和当下手机、平板等移动学习,人们片面地将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等同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单纯地追求媒体技术上的革新的这种现象,导致部分教师主观地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就是多媒体技术保障单位或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和视频投影设备保障的组织。( 2) 职能宽泛,业务烦琐。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分布较广,除了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设备管理、教学培训外,还负责校园网络运行与安全维护,负责新闻会议拍摄与学校影音视频资料保管、有的老师还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中心业务内容宽泛,业务烦琐,而且与学校的其他部门存在交叉,造成多头管理,效率低下。( 3) 推动教学资源建设的面临的困难。高校资源库的建设,带动教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推动智慧化校园的进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推动开发教师团队开发教学资源时,由于开发周期长,任务重,经费不足,出现教师开发积极性不高; 其次把教学资源定位为教学素材,重视教学资源的数量,轻质量,出现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最后,由于各校在开发教学资源时,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作,充分保障了自身专业建设的需求,缺乏考虑其他兄弟院校课程互认互通的问题,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4) 部门人员发展受限,流动性较大。由于教育管理制度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被划分为教辅部门,属于教育管理类职称,其工作人员在进修学习、职称评定、发展定位、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受到限制,事务繁多,成就感不足,经常工作不满五年,寻求发展,调至其他部门,人员流动性大,每年在全国教育技术年会表彰上面,从事教育技术工作满 30 年的同志寥寥无几。

结语

总之,在后续的工作中,南邮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继续不断地运用先进技术充实自己,在保证日常教学服务工作的前提下,坚持服务教学、自身学习、深化研究、技术创新四个方向齐头并进的宗旨,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杰侯.普通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职能优化研究[D]. 南昌大学,2014.

[2]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GB/ T 36342-2018.2018-6.

作者简介:

姓名:谢艳春     籍贯(具体到市):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    职称:讲師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金属材料     工作单位: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邮编:266232

猜你喜欢

双一流发展路径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