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作用及有效运用
2020-09-10吴淑珠
吴淑珠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课后习题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也开始受到重视。传统语文课程教学工作中,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只是作为检验学生课堂知识自我情况的一个小工具。然而,每一道课后习题都是教材编者精心为小学生设计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能够综合培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也应当重新审视课后习题的作用,并且对其进行更加有效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习题;作用;运用
前言:
考虑到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课后习题的练习不够重视,没能完全发挥出课后习题的作用,本文从小学语文备课环节出发,通过对课后习题作用的分析,围绕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运用展开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备课阶段精心设计,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多数教师在解决教材上的课后习题时都没有真正感知到这些习题的宝贵性,只是在课堂讲解完课文知识之后简单对课后习题进行梳理。但是如果简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实很难得到提高。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尽量精心设计课后习题的解答,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白鹭》这篇课文时,课后习题只有简单的三道,其中需要学生重点完成的是第二道问题“课本6至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美丽的图画,请你为每一幅图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学生对该问题进行综合把握。不仅要仔细梳理课文中的每个段落的每个特点,还要从思想感情的层面深刻了解课文。这对于五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此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当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对该问题的引导进行精心设计。
比如在引导学生解答这道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层层设问,先从第一幅图画开始讲解。讲解结束之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幅图画中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继续深入引导,通过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能够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学生在学习完课文知识之后,基本都能够对这些问题做出简单的回答,教师只需要进行引导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紧接着教室就可以继续深入追问,让学生精炼这幅图画中的主要内容。先从三句话概括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将图画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凝结到越来越短的文本中,最终形成一幅图画的题目。
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也能够帮助学生从更高的层面解答课后习题。对于另外两幅图片,教师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直至全班学生想出三幅图画的名字。通过对这个课后问题的深度解答,实际上,学生也完成了对本篇文章深度解读的课后任务。尤其是在完成第三个“背诵课文”的任务时,由于学生已经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读,课文结构以及语言特点也已经比较熟悉,甚至很多学生的脑中对于课文出现的语言优美的句子段落都已经有的比较清晰的印象,背诵起来也会更加容易,课后习题的完成难度也就得到了缓解。
二、课堂讲解重视导学,变通课后习题的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大多数教师都已经习惯了老旧的教学形式,即简单解释课后习题的答案,让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但这样的讲解形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也要从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角度入手,变通课后习题的教学形式。
例如:在講解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课后习题的内容融入到课堂讲解的过程当中。例如课后习题第一题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在正式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可以将这一任务融入到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比如在课堂开始的前十分钟,通过小组抽签的方式邀请一部分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为大家展示课文中的精彩语段。刚参加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同学结束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其他学生:“同学们,刚刚听了这么精彩的课文朗读,相信大家也已经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提问大家,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都出现了哪些人物呢?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就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看似教师是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结构,但实际上学生也是在完成课后习题。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将课后习题的第一题解决掉,这样在讲解完整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直接将第一题一句带过,深入讲解第二道问题,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同时可以提高课堂讲解的质量。
在引导学生探究“花生具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在整体讲解完课文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提问之前,教师需要明确的是,由于学生刚刚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对于这种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可能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出答案。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得出结论。
比如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可以先从课文角度入手,有教师在课文中摘选出一些描写精彩的语句,让学生进行单独语句的赏析,每一个句子都能够体现“花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这些句子进行逐个分析,学生就可以初步得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在整理答案的过程中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度引导学生整理课堂笔记,记录个人思路。然而,这样得出的结论一般来讲都会比较冗杂,学生会很难感受到答案中的逻辑性,不利于语文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接下来还需要针对学生已经总结出的答案进行引导式的精简和深入分析。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知识会更多,语文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总结:
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后习题训练可以对教师的语文教学成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等起到很好的检测作用。新课改背景下,为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教师除了需要在课堂教学上做文章之外,更需要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重要教学价值。并将课后习题作为教师备课环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课后习题教学形式的变通,使课后习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导学、导练功能得到有效地发挥。
参考文献:
[1]方丹.巧用"课后习题"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J].魅力中国,2020,(35):207.
[2]邬忠慧.浅析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应对方法[J].南北桥,2020,(13):69.
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 漳州 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