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有效教学

2020-09-10王宇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瓜子梯形四边形

王宇

摘要:因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即便相同的知识点对于不同的学生理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数学知识点分成“全新的知识概念”、“似懂非懂的知识概念”、“一点即通的知识概念”三大块,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发挥不同的作用组织有效教学。何时有效引领,何时果断介入,何时顺势点拨,笔者将结合教学个案例举说理。

关键字:学习基础 有效教学 有效引领 果断介入 顺势点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扎实、有效呢?笔者认为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不同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应发挥不同的作用,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1.全新的知识概念——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领。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是人类生命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是前人通过辨析比较大量材料、提炼抽取本质属性、归纳概括命名的活动过程而形成的。经过简约化的提炼和符号化的表达,数学概念就抽象成为一种显性的符号化知识,这其中好大一部分知识是学生闻所未闻的,作为教师,就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以“再创造”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概念形成的“数学化”过程。

如“梯形概念”教学中,当学生得出“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后,教师可做这样的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三个梯形。

教师:指一指,每个梯形中哪组对边平行啊?

学生指。

教师:光说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叫梯形,还有一组对边有没有说到呢?另一组对边有可能平行有可能不平行呀?

学生:还有一组对边是不平行的。如果平行了,就成了平行四边形了。

教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什么是梯形呢?

学生: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教师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板书后故意嘀咕:这么长啊?能不能再短一点,再概括一点呢?

学生:前面加个“只”,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教师故意裝不懂:哦,“只”这个字好不好?好在哪里?

学生1:加一个“只”字,就表示一组对边平行还有一组对边一定不平行。

学生2:“只”就是强调了两组对边中只能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另一组对边一定不能平行,因为如果平行了就成了平行四边形了。

教师用红粉笔在黑板上完善梯形概念,加上一个大大的“只”字。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不急不躁,顺应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思维方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本真语言表达逐步提升到用规范语言表述梯形概念的过程得以充分体现。这个过程,既帮助学生形成对梯形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又帮助学生提升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关注学生的思维,顺势引导学生有效思维,它带来的是学生更为深入、实际的思考,更为有效的学习。

2.似懂非懂的知识概念——关键在于教师的“果断介入”。

表面上看学生好像不学就已经真的懂了,似乎教师再教学下去也没必要,实则不然。有句话说得好,叫“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关键处,教师应“果断介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概念学得稳固有效。下面笔者就这个观点例举几个个案。

案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

在学生表述算理时,教师果断介入,进一步结合乘法含义帮助学生明晰算理:12×3表示什么?然后出示:3+3+3+3+3+3+3+3+3+3+3+3,提问:个位上“2×3”在这个加法算式中表示哪个部分?十位上的“1×3”在这个加法算式中表示哪个部分?要求每个同学在加法算式中圈一圈。出示:

教师提问:你能解释在笔算时为什么个位上的2要与3相乘,十位上的1也要与3相乘吗?学生:2×3是求2个3的和,10×3是求10个3的和,当然都要乘以3。学生在明晰算理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算法练习,在一定量练习的基础上归纳计算方法。学生就不会再出现个位上的数字乘以3,而忘记将十位上的数乘以3的事情了。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越是看似简单的知识,学生自认为越是简单的知识,教师越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越要保持头脑清晰,反问自己:学生是真懂还是一种假象?有什么办法可以测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教师在关键处应作怎样的设计助学生一臂之力?

3.一点即通的知识——关键在于教师的顺势点拨。

所谓一点即通的知识,好比学生的在经历学习历程中离学习目标仅仅是隔着一层窗户纸了,只要教师的顺势稍稍点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案例: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寻找对应的有效生活实例:秤瓜子。(或诸如类似的散装食品)

布置作业:假日里做一回有心人:观察商家怎样秤散装食品(例如购买两斤散装瓜子)(1)他是怎样将散装食物放到秤盘上的;(2)是不是一秤就准了?商家是怎样调试的?

回课堂讨论:

(1)购买两斤散装瓜子,需要先将一些瓜子放到秤盘上,你会:A、一粒一粒放到秤盘上;B、用容器装适量瓜子倒到秤盘上。学生选择B选项,认为选择A是太没效率的行为。

(2)商家是怎样调试的?

学生观察很仔细:商家还会进行瓜子质量的调试,如果多一点点就抓出一点点,如果质量不到,再放上一点点。

说到底,教学的关键在于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灵活处理教材,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引用方张松老师的观点就是:方法是中性的,选择是智慧的,任何一种方法是没有好坏的,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课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知识点选择什么样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小学教学设计》2008年11期  总第236期

[3]秦和平 刘全祥 看似寻常却有色——例谈教学细节的优化《小学数学教师》2009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瓜子梯形四边形
吃蟹黄瓜子
自卑的梯形弟弟
四边形逆袭记
“瓜子”变“爪子”
吐瓜子
姐嗑的不是瓜子,是寂寞
趣谈四边形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