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0-09-10黄孝兵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小学数学

黄孝兵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参与式课堂教学被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活跃数学课堂氛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参与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参与式课堂教学策略不断优化,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参与式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以下三方面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参与式课堂;小学数学;运用策略

前言:

参与式课堂教学融入到小学数学中,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助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作者针对如何有效地将参与式课堂教学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一、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而高效的小组学习模式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引导,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小学阶段学生受到年龄影响,通常不能独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应提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小组合作探究方案,进而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形式教学的目标和分工。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执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前告诉学生,本次合作学生的期望效果和学习方向,以便学生对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这一课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并布置小组讨论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对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轴对称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平移?”、“旋转的特征有哪些?”,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对练习题目进行讨论和探究,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提高解题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掌控,确保自身教学内容的完善,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解题思路发展。如果教师未能及时给予讲解和指导,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会有不利的影响,同时对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有极大的限制,数学课堂教学成效会降低,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代,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课堂使用,让学生从多方位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多媒体内容传达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进而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和知识难点,变得更直观化和形象化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内容时,该章节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基础的认识,并通过观察实体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数学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可以全面感知到这两种空间体,并对其中涉及的点、线、面等形式有深入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化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凭借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寻求解决之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为数学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作出贡献,并鼓励学生乐于分享自身的学习成果和解题思路,让学生体悟到极大的成就感。在学生不断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计算才可以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样的经历,能够真正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自身的数学素养。

三、通过采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在生活中也到处存在着数学的影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将数学抽象知识转化为简单、形象的易懂问题,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答。數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数学教学模式,避免因为教学内容单一乏味而让学生产生对学生抵触的现象,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知识探索的兴趣。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和事物出发,积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情境中接受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全身投入到教学中,进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则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和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如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这样一道生活化数学题目:“一个玩具的价格是55元,小明买了3个玩具,共需要花费多少钱?”让学生对题目分析后展开思考,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解决。然后,教师可以在补充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这种生活化的应用题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和参与的动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生活化教学等三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提升学生数学的学习质量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玉.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0):437.

[2] 周萍.浅析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情感读本,2020,(15):61.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