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堂中的应用
2020-09-10米玛曲珍
米玛曲珍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新课改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强调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90
倡导核心素养发展观是社会发展和时代教育的共同诉求,在这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从传统的“知识传递”更新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知识构建”,如此才能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思维,使之逐渐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旨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思维能力,即借助实践性化学实验让学生将知识概念进行迁移运用,并在实验过程中加速理解与内化,最终达到提升运用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化学实验是学生假设、猜想、发现、验证与总结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探究精神
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深远影响,高中教育面对极大的升学压力,教师不得不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上,以至于整体教学模式呈现出自主性和探究性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导向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优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之养成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产生质疑是形成探究意识的重要前提,教师需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引导性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以促使他们在实验探究中有目的地分析化学现象与原理,使得学生初步形成探究意识。另一方面,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在学生产生质疑进入探究后,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适当指导,以促使学生在有效思考中发展学问相生能力。
二、开发更多教学资源,丰富探究体验
化学教学资源包括实验仪器、图书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相关生活资源等,在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多渠道开发教学资源,由此来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使他们从多层面认识化学现象与原理,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一方面,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实验探究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要丰富探究性实验的形式,改变学生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单调性认知。
如在“钠的性质探究实验”教学中,实验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阶段为探究钠和水的反应现象,初步推理钠的基本性质与化学方程式,第二阶段为探究钠与硫酸铜的水溶液反应,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并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第三阶段为探究钠在空气中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对生活的实际价值。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软件构建虚拟实验,将一些较难实际操作的实验在软件中模拟展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三、创设生活化的场景,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种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场景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倾向运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动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远比抽象化学公式概念更能提高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认识化学现象,随后在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况下将会形成更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钠的性质”这课时,在开展探究实验前,笔者利用视频创设情境,视频内容为消防员在对含有钠的仓库进行灭火时,使用了冷泡沫对大火进行覆盖式扑救,以此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用水灭火是常见生活现象,但视频内容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再让他们展开实验探究,对钠与水的化学反应实验进行推理与分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钠与水反应剧烈,会导致反应出大量热量,从而以此为依据推理钠的性质。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出师生教学相长的课堂模式。基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理解與内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教师为了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需合理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敢于质疑、勤于分析、乐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得他们可以逐渐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访华,陈艳丽,胡红义,张运辉,文习鹏. 探究性实验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C].
[2]李景群,刘子阳,张贵丽,蔡碧容,张晓斌,庄静辉. 探究性实验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