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意识培养方法(1)
2020-09-10韦卫红
韦卫红
摘要: 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较为敏感,同时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又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往往有一些新奇特的想法但是不切合实际,需要老师进行教育引导。但是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过于枯燥单调,学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任务。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意识培养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173
引言
初中这个时期,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学生的情绪波动比较大,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内心的渴求又十分重视,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这个时期受到一些不好的因素的影响,外界的诱惑对于学生而言又比较难抵抗。因此在这个阶段应该对学生侧重进行品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应该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之中积极地将法律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相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从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
一、培养法制意识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在中学生时期,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古人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劣根性,学坏容易学好难,往往很多人就是因为细小的事情没有及时改正而养成了习惯,最终酿成了大错。我们总是会忽略小事,但是往往就是因为小事而使我们自我放纵,降低了自我约束能力,大人尚且如此,那么更何况孩子。所以增强法律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它就是一個强制的约束力,就像是天桥上的栏杆,时刻阻拦学生偏离人生方向。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了自我约束,那么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也会有良好的成长习惯。
(二)培养社会责任感
我们身处在社会之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学会了担当、付出、奉献,社会才能更加稳定、文明地发展,营造一个有温度有温情的社会环境才可以形成社会、国家、个人的良性循环,让我们的生活积极向上。而法律意识是一种思维模式,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明白,身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哪些是提倡做的、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三观,那么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国家,从而在意识当中有了社会责任感的存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意识培养方法
(一)注重法律意识培养的多元化
建议老师深人了解教材内容主线选择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设置并相应的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深人思考,以阶梯式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案例背后的深层含义。另外老师应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强调自身的教育引导性,站在与学生同一水平线上思考问题,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教学想象,对案例的剖析要由浅人深,要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另外老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要保证小组之间的能力均衡性,通过真实案例的小组分析,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产生思想碰撞,并最终讨论出结果,作为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其他小组进行展示。多角度的深度分析案例,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理解升华,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当前的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全面性综合能力,因此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应与实际生活有着必然联系,因此老师应注重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在真实背景下的自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让知识转化为行动。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凸显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法律的知识相对于学生的学科知识而言,可能更加现实,但是课本的叙述一般都比较抽象,似乎看起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并不大,但实际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在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对其中的相关的转型字词的解释,一定要亲切浅显一些。教师并不需要凸显法律的高大上,而是应该将法律教学积极地融合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明白法律知识有时候可以帮助他们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
(三)参与社会实时新闻讨论
违法行为在学生的认知当中,就是伤害别人的行为才能称作违法行为,才需要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虽然这样的想法也没有错,但是对于法律的认知还是太过片面,既不能让学生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也不能让学生明白违法犯罪行为的实际概念。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当中播放一些社会时事新闻,通过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来加深对法律的认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较为繁杂,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很多初中生反应学习具有一定困难,而且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只停留在背诵基础知识点的层面,通过案例教学法、生活教学法与课堂内容的实际关联,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阳太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9(06):204.
[2]邵永.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15):120.
[3]戴景仁.大数据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