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课堂中传承阿昌族文化
2020-09-10王秋菊
王秋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明确界定了美术课程的性质为人文性质,人文精神中包括了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尊重与保护。但我们的美术教育从基础教育到专业美院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片面重视绘画技能、软件操作技能的培训,人文精神缺失,深厚的本土民族文化资源长期被忽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各类文化产生的地理条件、历史进程、人的生活状态等综合要素,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在美术课堂中传承阿昌族文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美术课堂;阿昌族文化;民族文化;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082
引言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于穿国民教育始终。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阿昌族民族优秀文化应用到美术课程中,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促使民族文化继承和应用发挥最大效能。
一、美术课堂民族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民族文化在我国美术课堂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有些美术教师对新课标的内容未能够做到准确把握。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的课标作为实际教学活动最权威的准则,明确规定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范围,为美术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要求把握存在偏差,不够全面,从而抑制了民族文化教学在我国美术课堂中的落实。其次,有些美术教师不能正确区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在教学上存在的差异。于其它学科而言,教师如何通过言语来进行引导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美术学科却更加注重实践,需要教师通过作品和学生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靠语言来完成填鸭式教学。最后,有些美术老师不注重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局,所以在美术教学的同时,需要教师结合每位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差异性辅导,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在美术作品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美术课堂中传承阿昌族文化的路径
(一)注重渗透,而不是引进
在美术教育中,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认识多元统一的民族文化哲学观、世界观;认识其产生的心理因素、感情气质和思维方式;认识文化形成的历时性、多元性和交融性。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尽量保持知识的完整性,从而理解美术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理解美术与地域民众之间的关系等。根据民族文化产生的规律,在教学中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引导学生,而不是完全改变学院式的教学课程,大张旗鼓地强加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常规的美术史课程、实践类课程中,用合理的深度与广度完整地介绍民族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传递文化脉络,让学生在审美感受、审美意识、审美评价等诸多方面建立起良好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意識地关注文化的整体性构成因素。
(二)改善民族地区美术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结构,拓展学生本土民族文化学习平台
阿昌族地区具有丰富的地域美术文化资源,但是区内的教育仍然处于需要发展的阶段。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启动,在全面发展不够完善的地方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整。课堂教学、体验基地,以及教材的建设需要不断拓展和创新本土接地气的民族美术教学内容。美术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清楚认识到祖辈们留下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宝贵品质,还可以加强他们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认识。最后,规划编撰阿昌族地区乡土教材,同步构建交互式多媒体环境下的民族艺术学习,有效针对阿昌族地区校本教材特色课程设置为平台解决。
(三)传承节日文化
以阿昌族为例,阿昌族阿露窝罗节、春灯文化节以及各种节日习俗都在新媒体平台上以微信公众号文章、个人美篇文章、朋友圈图片及配文、微信群的视频分享语言文字讨论等各种形式传播出来。2019年3月29日,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新村举办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在节日到来之前,微信群成为大家相约练习节目的联络中间站,几点蹬窝罗练习、几时彩排节目,对一些古老唱词的核准、对节目参加人员的募集,都在微信群里联络和讨论。节日开始后,云南广播电视民族广播和梁河县广播电视台对节日活动联合直播。节日活动现场设置了手机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通过手机在云南手机台、云视网、游云南、今日头条等八个新媒体平台上观看直播,各链接也同时出现在微信群中。于是,活动中的入场方队、蹬窝罗大联欢、织锦比赛等各种热闹非凡的节目就通过手机APP到达外地阿昌人手中。与此同时,网络社群上各种有关活动的图片、评论、围观也十分活跃,有关活动有哪几个方队、其中的“活袍方队”怎么组织的、怎样在工作生产之余相约练习蹬窝罗的经历故事,都在美篇文章、微信朋友圈、各微信群讲述出来,欢庆气氛弥漫开来。
结束语
无论从个体学生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民族文化都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今天的学生就是民族文化传承者的主体,他们能否承担得起这份重任,与今天所接受的教育紧密相关。我们要正视民族文化濒危的危机,应该将它发展成活态的、与人的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形态,根植于民、根植于心,这是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每一个民族文化工作的心愿。
参考文献
[1]李慧.论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与汉族美术的融合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37-38.
[2]玉海素.新时代背景下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J].设计艺术研究,2019,9(06):17-20.
[3]崔巍.多元文化背景下美术教学与民间美术的传承措施评价[J].美与时代(中),2019(0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