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

2020-09-10成素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8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成素祎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来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培养并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的重视,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从而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笔者结合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和表现,在本文提出了四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计算能力:转化策略

大部分教师往往忽略学困生的主体情感和学习感受,导致学困生对数学逐渐产生消极的情绪;学困生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也忽视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导致学困生丧失学习的动机。对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设计符合学困生接受程度的计算练习,逐渐消除对数学计算的畏惧心理,注重学困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并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一、“学困生”的具体表现

(一)计算的速度较慢,计算效率低下

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在计算过程中不善于运用准确的运算规律,对运算技巧掌握得不够完善,实现不了高效、高质的计算。他们对于某道计算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从头开始,计算的整体速度偏慢,对于已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回忆,导致计算的效率低下。

(二)计算准确度不高,频频出现错误

学困生记忆的速度较慢,遗忘的速度反而快,在计算过程中无法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在分析数字和题目时做不到连贯性的思考。由于基础差,导致在计算过程中频频出现运算符号、运算规则等多处错误,做计算练习时的注意力也无法集中,使得计算准确度不到。

(三)计算过程不灵活,方法死板固定

学困生的迁移能力不是很强,计算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逆向思维,对于一些计算题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对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较弱,无法灵活地使用所学的运算技巧。整个计算过程显得死板僵化,只能用固定老套的方式去进行计算,不会主动创新,做题时缺少灵活性。

二、“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淡薄,缺乏求知的欲望

学困生兴趣不高的原因是众多的,计算的抽象性让他们觉得“数学计算很难”,这是一种心理偏向;学困生更多的是喜欢一些活动课,对数学计算难免会产生消极、抵触的现象;教师采取专制独断的教学方式,忽略学困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使其逐渐丧失原本的热情。

(2)掌握的计算方法不够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困生没有科学的计算习惯、掌握的计算方法不够科学,都存在着不按时完成计算练习、计算过程不认真、不喜欢计算等不良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遇到难题既不思考,也不及时反馈,习惯于逃避较难的问题,不喜欢自己动脑筋,计算过程严重缺乏科学性。

(二)家庭因素

(1)学困生家长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动机

学困生的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健康安全、学习成绩等现实性的因素,对于兴趣、性格、习惯养成等发展性的因素关注度较低。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习事务应该全权托付给教师,评判标准是成绩,希望学生达到自己期望的标准,过分看重学习的结果,却漠视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离异家庭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产生消极的情绪

学困生生活在一个不健全的、离异的家庭中,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他们长期处于缺乏安稳的成长环境,本该活泼可爱的学生变得自卑、人情淡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冷漠,家庭的原因导致他们无法专心学习,上课思想不集中,课后也没有心思好好学习,使学生逐渐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念头。

(3)进城务工导致出现众多留守儿童,缺乏指导和教育

进城务工家庭逐步增多,导致出现众多留守儿童。与之而来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有部分家长忙于做事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放任他们的学习,即使有些家长想要跟踪管理,但是自身的文化程度又不高,对学生的指导不合理,使学生缺乏合理有效的数学学习指导和教育。

(4)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导致隔代教育,学生依赖性较强

许多学困生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通常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照顾,这种隔代教育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祖辈对孩子往往过分溺爱、放任自流,包揽孩子的一切事物,应允他们的一切要求,使学生变得更加懒散、不思进取,最终导致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三、“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注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帮助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并且充分结合学困生接受知识的水平进行计算教学,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已有经验对运算规律建立一个新的认识。生活化的计算教学能够降低学困生对计算知识的陌生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关注学困生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培养其计算能力

学困生畏惧数学计算最重要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知识偏于抽象,除了枯燥的文字就是了无生气的数学符号,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去学。因此,教师应该多关注学困生的情感体验和想法,从学困生的兴趣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计算情境,极大地提高学困生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计算能力。

(三)将算理和算法有效结合,夯实基础并提高计算效率

在计算教学中,教師要将算理和算法互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使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对算理进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从而适时地提炼算法,帮助他们掌握计算的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地体验算理、算法的内涵和具体应用,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计算效率。

(四)教师关爱和优等生帮扶,共同促进学困生有效转化

学困生实际上特别渴望引起教师的重视和理解,也更需要教师的温暖和帮助。因此,教师要适度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创造发挥特长的条件。教师要加强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将计算教学面向班级中的全体学生,引导学生通过与伙伴的交流以及合作,共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的过程中引导优等生主动地帮扶学困生,学困生也变得积极,营造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让学困生在课堂合作中计算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结合学困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原有的学习水平,选取与学困生接受程度相符合的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并创新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对数学计算的热情,及时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和主体感受,增强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自信,最终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王金玉.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3.

[2]韦艳花.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现状与转化[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三)[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2.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计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