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忱跟进 温情陪伴

2020-09-10邹庆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6期
关键词:自信心陪伴培养

邹庆

摘要:幼儿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和组织者。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细心观察者和记录员,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愿望,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就必须细心观察,通过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不良倾向,给孩子及时的引导教育。幼儿教师是幼儿知心朋友和游戏的伙伴,不仅仅要为游戏提供材料准备,情节设计和充当游戏中矛盾的协调人,更应该参与游戏中并扮演游戏中的角色,以心换心,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唯有如此,幼儿的智慧才能得以成长,心灵才能得以丰富。

关键词:陪伴;哭闹;培养;自信心

一、背景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正如,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的那样,在许多时候,教师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理解和支持幼儿的奇思妙想,找到巧妙的、富有洞察力的解决办法。比如:教师能充分理解并接纳幼儿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发现问题,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平等的参与和协调,以孩子的朋友、伙伴的角色,从心理上更进一步的支持幼儿的一起发展和学习需要。

二、案例描述

把时光轴拉回到小班入园的第一天,为了迎接可爱的孩子们的到来,老师们做了许许多多的准备工作,有趣的动画片、好吃的小糖果、玩具等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此外我还给班里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贴有孩子名字的胸卡,还有小奖品贴纸等等。希希在校门口的时候,他紧紧抱住妈妈,哭得十分大声。我走上前去,对她说:“宝贝你来得可真早呀!能不能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呢?”她不回答,只是趴在妈妈的肩膀上,这个时候妈妈对我说:“宝贝上过幼儿园,突然来到新环境肯定不适应,我和他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宝贝长时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对她也比较宠爱。一来到教室希希就哭成了泪人,但是她一直试图自己止住眼泪,她边哭边轻声地对自己说:“我不哭,我不哭!”

我接过孩子也将她抱着,一边与她说话,一边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引导她将注意力从陪伴物转移到自己身上,抱着她找到一个合适的座位,主动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玩玩具、做游戏等。并且,我也邀请其他性格比较活泼开朗的孩子和她一起玩,让她能够及早熟悉新的小伙伴,体会到和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渐渐地,希希小朋友初步适应了新环境,也不会再哭泣了,我本以为这位孩子有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位小朋友有一个特别的表现,那就是每每我去哪,这个孩子就要跟到哪里,只要我一离开她,这位小朋友就会表示出难过的神情。

虽与入园的时候不同,改变了哭泣的情况,但是她的不安全感依然挥之不去,缺乏一定安全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的行为是对于老师特别依赖,拒绝一切的活动,想牵着老师的手一刻也不分开,进餐的时候需要老师来喂,午睡的时候也要老师在身边守着,倘若我一离开,她的不安全感就暴露了出来,从而会有情绪化的表现。

面对希希的这种情况,我主要是满足她基本的需要,喂他吃饭,陪她玩耍。以她比较喜欢的贴花、食品来鼓励她,慢慢地让她从和我手拉手到能看到我;在进餐的时候,从喂她到自己动手吃。这些对策的主要思路是扩大她对我依赖的范围,从依赖一位老师,变为依赖几位老师,到依赖幼儿园中的同伴、玩具、游戏。从而循序渐进,鼓励她参加集体游戏,在集体中找寻快乐。

在我和同事的努力下,希希逐步摆脱了对于老师的依赖,然而她内向的性格仍然没有很好地改变。比如,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这位小朋友的无论在什么区域的参与积极性都比较低。就拿某次的区域活动来说,我在旁边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察,她在“娃娃家”的游戏区域的边缘犹豫了。我抓住这个机会走上前去,对他说:“希希,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想进哪个区玩呢?”希希摇摇头对我说:“老师,我不玩。”我接着问她:“你看看洋娃娃的头发怎么样?你愿意帮她整理一下吗?”“好呀!”希希听了后,似乎对这个角色十分感兴趣,就坚定了地走进了娃娃家的游戏区域。

三、评析

由于孩子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宝贝长时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孩子非常挑食,导致身高和体重都不达标,在班里算得上最弱小的一个,爷爷奶奶对孩子生活中的一切恨不得都为之包办,导致孩子动手能力较弱、缺乏安全感、严重的依赖行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知她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和动作说明,在性格上往往比较内敛,其强忍着自己默默地流泪,不爱和大家进行交流和玩耍。这类孩子往往比较内向,当自己离开父母和家人又来到陌生的环境时,会有突然的不适应。

(一)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哭闹

1.给予孩子简洁、安慰性的反应或者提供一个简单选择。

2.转移注意力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广泛应用的技巧。

(二)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1.尊重幼儿,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2.鼓励幼儿,让孩子敢于表现、会表现。

(1)用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如:“真棒!”、“很好”、“继续”。教师适当的语言激励,能使孩子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

(2)用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动作、手势、眼神等行为)进行鼓励。如摸摸孩子的头、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动作都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让孩子敢表现、会表现。

3.在自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四、反思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以关怀、尊重、接纳的态度与每一位孩子交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在针对不同孩子的活动内容时,教师要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去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

回首与希希小朋友共同成长的岁月,我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是希希和其他小朋友生活的一个过客,只参与他们短暂的三年学习生活。但是那又如何?我非常喜爱自己的职业,我相信自己会坚持为人师者的初心,从白昼到黄昏,我愿意以足够的温情,讀懂我班级中的每一位孩子。我想带着流光的影子,以毫不惊扰的方式,带着他们一路寻找生活、成长、知识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陈会昌、梁兰芝.亲子依恋研究的新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1)

[2]胡平、孟昭兰.依恋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2(2)

[3]张勇.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6(9)

猜你喜欢

自信心陪伴培养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