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2020-09-10胡克林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7期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胡克林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单凭文凭是不能成为“英雄”的,还需要各项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全方面发展的“英雄”。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性质和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学习科目,它的综合性比较强,处于文科和理科之间。地理归属于理科,但是它却包含很多人文自然的知识,归属于文科,但是却有着数学计算的知识内容。所以,地理是涉及面广、知识范围大的一门重要学科,老师也应该注重在课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学科教师都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的核心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使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确保其有意识地學习。

一、注重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来看,其选取的案例内容翔实、条理清晰,但从学生生活环境出发而言,教材内容的设置还与学生密切关联的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正是学生对某些知识理解起来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学生选择贴近其实际生活的案例,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收集更具有时代特色的相关地理资料。这都会成为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进而推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项能力的综合提高。

例如,在向学生讲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一星期内气温的具体变化,并将这些具体气温的高低状况制作成一张图片或者折形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选取适当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看现实图片,来拉近生活与课堂教学间的距离,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顺利导出本节课所要讲的重点内容。这都有利于学生根据现实内容对气温的明显变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后,可以为学生适当布置下一周天气情况资料的收集任务,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收集自己想要了解的任何一个地区的气温状况,通过不同地区之间气温差异的对比,来进一步分析形成气温差异的各项因素。这对加深学生了解地区地理特色相关知识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二、立足生活实际,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少地理知识比较抽象且具有空间跨度大、区域性、综合性强等特点。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缺少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就很难完成对这些地理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地形图的判读”的讲授中,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地形坡度越和缓;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地形坡度越陡峭。为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带姥姥去爬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析选择爬山的路径。生活中,常常一家人出去爬山,所以这个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也很切实际。教学情境中一个重要因素“带着姥姥”,学生就要考虑爬山过程中需省力、安全,所以应该选择坡度较为和缓的路线,从而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选择等高线较为稀疏的路线。“假如我们在山中迷了路,如何找到下山的路?”一条情境线路又将“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巧妙地串联起整堂地理课,让所有地理知识在一个教学情境中解决。

三、制作教具活跃传统地理课堂气氛

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运用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因此在新时代的地理教学中,要着重发挥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在课堂中加强学生们的地理实践能力,才能够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将地理知识真正运用上来。因此在地理课堂中的教具应用中,地理教师们可以充分发挥初中学生们的爱动活泼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课堂活动与学生们一起制作教具。学生们通过利用地理知识,制作出课堂需要使用的地理教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利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还能够在师生共同协作中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实现了课堂的教学效益,同时也是实现了课堂的交流效益。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认识跨省区域》的学习后,学生们对于我国的气候、地形、降水、农作物、资源、省级位置等都有了深刻的印象与记忆,因此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学生们一起做一份完善的中国地图教具。教师们可以在课堂前准备好一份画幅较大的中国地图,画好各省市的分界线,并且准备好重要山脉、农作物等贴纸。在课堂中通过分组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各个位置上贴上正确的山脉、农作物类型、气候类型等元素,贴错的话有相应的惩罚机制。通过游戏让学生们亲手制作地理教具,一方面学生们能够通过新颖的课堂手段获得新奇感与提升主动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师们布置的课堂任务。另一方面学生们能够在游戏中再一次记忆与理解地理知识,并且在其中找到自己不熟知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活泼的教学氛围中也让学生们的地理知识储备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落实就需要重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要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地理教学更有效。老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比结果更加重要。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地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的应用能力随着知识的增加而提高,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孟念华.导学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08):54-55.

[2]柳桂花.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分析[J].成才之路,2019(33):84-85.

[3]李耀光.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12):15-17.

猜你喜欢

导学案初中地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