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心灵的湖泊与儿童相遇

2020-09-10王颖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改善对策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王颖

【摘要】若将学生群体比作一片森林,日常所见即是森林外观,那我們平时所见的学生也仅仅能够了解到他们的长相、行为举止和精神气质,而随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深入,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仿佛置身于林间的小路中,在峰回路转或柳暗花明中看到“另一番风景”。在学生身上散发的那种生机勃发正处处彰显他们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走进儿童世界,进入到他们的内心更深处,去发现一个没有被充分表达的情感世界,对孩童本身存在的一些心理偏差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并针对性地给出解决的对策,在与儿童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传递一种安全、自信且乐观的情绪状态,在他们心灵湖泊处相遇,努力发掘隐藏在其中的驶向星辰大海征途的不竭动力,帮助他们得到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  心理健康  改善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落实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本教育理念思想中肩负起教书育人的担当使命,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以有效发展,教师就要能够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打开紧闭的心扉,通过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范实施,由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关注学生,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若是出现心理问题,那一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那势必会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深入学生的内心,多与学生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够及时解决,才能够在引导学生时有方向。在实际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班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关注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早发现,早预防”的教育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监督职责,及时对班级中存在的表现异常的学生给予关注,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要能够主动出击,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与家长互动,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等,帮助学生进行情绪或不良行为的疏导矫正。

二、案例分析,分析解决对策

班级的学生个体情况存在差异,后天教育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独特个体之间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各有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用心观察班级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记录不同年级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期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找到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后为后续制定解决方案提供方向基础。

五年级的依依是一名转学生,刚到学校时穿衣打扮都很淑女,安静了几天后,在学校就开始不听老师的话,上课喜欢讲话,且经常为了一点点小事就与周围的同学大吵大闹,多次惊动家长到校处理,经过了解后发现,她在家也经常与长辈闹腾,想要的东西必须马上得到,只要不依她就会乱发脾气,直到达到目的。而她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开始分居,虽然目前没有离婚,但她妈妈平时的工作很忙,无暇分身顾及她的学习生活,平时多数是由其爷爷奶奶带,而长辈会十分溺爱孩子也助长了她的坏情绪。针对依依的情况,教师之间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交流,认为她的情绪问题与幼儿时期没有建立亲密的安全依恋关系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她从小是爷爷奶奶带,父母吵架分居,且妈妈工作忙碌对她缺乏关爱,这些都导致她的不安全感增强,且五年级后她自身的独立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加上妈妈平时对她管教严格,进一步降低了她的安全感。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比如通过给孩子建立安全且包容的空间,激发她积极的情绪表达,由此可知,唯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问题核心所在,我们方能据此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三、多元互动,深入探究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教师要能够充分明白学生正处于情绪较为多变的敏感时期,容易冲动且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定期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主题心理辅导课程,在不同教学方法的引领互动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在活动探究过程中了解具体的辅导方法,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以二年级的学生为例,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不太擅长处理朋友间的矛盾,遇到问题后会感觉到纠结和畏难,不知道如何坚持自我,守好边界底线,不懂得如何拒绝他人,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相应的心理健康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为了教会学生拒绝别人,守护自己的原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应该如何拒绝别人,从个性上升到共性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想象不同的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拒绝别人:表明态度——说明原因——提出建议,在这样的多元互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及时反馈,给予家长支持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后,还应当及时搜集相应的材料,通过反馈的形式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将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家长进行分享,在沟通中让部分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家长重视起来,在互相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给家长一定的支持和鼓励,最终促使孩童心理问题得以解决。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如何透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内容走向学生的心灵深处,需要教师不断发挥自我的教育机智,从不同的方面切入,通过关注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案例分析,分析解决对策;多元互动,深入探究方法;及时反馈,给予家长支持等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引领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在教育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实施过程中促使班级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沈,付莉.谈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156-157.

[2]卫萍,许成武,刘燕,郭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2):91-96.

[3]王丽新.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2):34-36.

猜你喜欢

改善对策小学教育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