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走进儿童的心灵

2020-09-10王慧娟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

王慧娟

【摘要】让音乐走进儿童的心灵,培养儿童合唱的能力,掌握和声的技巧,是当前音乐教学的重点。本文以让音乐走进儿童的心灵——幼儿合唱教学略谈为题,就其实践策略进行探究和剖析。

【关键词】音乐教学;幼儿园教育;合唱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观的有效渗透和落实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修养性学科,对幼儿德、智、体、美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幼儿园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浅析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掌握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初始阶段。幼儿园音乐中的合唱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高雅的兴趣爱好,同时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赏析能力和艺术修养水平。然而,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堂教学实效性相对不高,课堂教学氛围严肃、呆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被调动、课堂行为问题的出现等等。鉴于这些现状,原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幼儿园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幼儿音乐学习的启蒙期,幼儿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素养的高低。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缺乏必要地了解,导致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缺乏实效性,无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幼儿园教育中素质教育观念的贯彻和落实不到位。音乐教学是对幼儿乐感的培养和对幼儿艺术思维能力的塑造,一味地将语言、健康、科学作为主攻科目,对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相对忽视,导致幼儿缺乏音乐学习热情,对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更是一知半解,不够重视。

最后,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模式相对陈旧。幼儿的身心发育程度与成年人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对一成不变的教学套路很容易失去兴致,甚至产生倦怠和排斥的消极心理。部分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往往过分强调合唱技巧的教授,忽略了幼儿切实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忽略了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性。

二、走进人心,提高合唱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音乐教学资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音乐教师职业认知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的高低与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幼儿园的领导及相关管理层,应该充分重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践价值与意义,积极为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如举办《有关提高幼儿音乐學习积极性》的讲座、《幼儿音乐合唱教学技巧》的交流研讨会、音乐教师校园合唱竞技大赛等等。音乐教师不但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还应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将音乐教学和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幼儿营造更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注重教学导入技巧,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教学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初始化阶段,一些音乐教师过分注重合唱内容的教授,忽略了恰到好处的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教学导入可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兴致勃勃地跟随教师的思维引导习得新知识。艺术性的教学导入在幼儿乐感的培养方面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

例如,在《妈妈我要亲亲你》一童声合唱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投影仪为幼儿呈现几组图片,让幼儿沉浸在美好的视觉享受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音乐美感。幼儿在情境交融的音乐课堂中,对合唱的学习兴趣自然提升。

(三)引入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多元化、多层次教学理念的融合,可以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引入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法、生活化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暗示教学法等等。在音乐合唱教学中,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因势利导,促使音乐走进儿童心灵深处。

例如,在《歌声与微笑》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友谊带给人的快乐和幸福感;随后,教师可以将幼儿有机地分成5个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成员对《歌声与微笑》的歌词进行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友谊的感触和认识,从而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熟悉和记忆。教师巧妙地将合唱理论知识与歌曲《歌声与微笑》结合起来,引导幼儿找到主音和变化音,进而练习和声小调音阶,让幼儿逐步学会合唱,并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合唱的技巧及要领。

(四)注重教学策略应用,提高儿童学习效率

音乐教师应足够重视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实现因材施教。合唱不仅仅是幼儿的共同齐声演唱,更是不同声部、音调、音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策略的合理化应用。例如,在发声练习环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采取差别化对待。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应该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将合唱的技巧学习与一些实用的课堂小游戏结合起来。再如,中大班的幼儿,对合唱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教学理念,教授幼儿一定的乐理知识,包括如何更合理地控制合唱时的气息,如何在合唱时与乐器的演奏更好地契合,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的演唱方法及区别等等。

(五)构建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反馈有效信息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对音乐教学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教学思维、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的进一步调整和革新。围绕音乐走进学生心灵——音乐合唱教学进行的教学评价,应该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一切教学活动的重心,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学评价,并将自身在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客观感受和体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评价信息进行反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思路。另一方面,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教学评价不但要注重音乐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还应注重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切实提高,以及幼儿艺术情感和境界的培养与提升。

结语:

综上可知,只有让音乐真正走进儿童心灵,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使音乐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园合唱教学不仅是幼儿演唱技巧的形成过程,也是幼儿相互协作、合作学习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过程。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探究和实践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和思路,促使幼儿园音乐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现状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