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10钱锦云
钱锦云
摘要:从小学中高年级时期,学生开始接触语文写作,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便利。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广为流行。语文写作与学生的语文知识量密不可分,所以,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到写作文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合理借用以读促写教学方式来开展。
关键词:以读促写;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
以读促写,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较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进行语文作文写作时,不仅有东西可写,也能够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应该有目的的运用以读促写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学科素养。
一、以读促写的教学意义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传统意义上,老师通常通过引用材料或者本单元的写作小天地来开展写作教学,此种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总体来讲,学生内心没有过多的语文素材,那么所写的内容也大多为流水账,无法体现出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我国教育的改革下,对学生的阅读量有要求。运用以读促写来开展写作教学,首先,可以使得老师达到当下教育改革中提到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其次,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知识储备,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得作文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优美,也能够提高对写作的兴趣。最后,以读促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较为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好奇心,运用此种方式进行写作教学,可以保持学生长效集中,从而更好地学习写作技巧。
二、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教学现状
(一)学生写作内容千篇一律
如果说学生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是此年龄阶段的特性,那么听老师的话也是学生的外在表现。所以,对于语文作文的写作,通常情况下学生会运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作文没有亮点,老师也不能够有效进行接下来的写作教学。
(二)缺乏素材引用
一篇好的作文是基于现实基础下进行的虚构和想象,从而成为一篇优质的作文。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语文作文写作,若想要读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作,丰富文章内容。同时合理引用素材,使得文章结构更加丰滿。但是由于受到阅读数量的限制,学生素材储备量较为缺乏,所以不能够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三)文章结构混乱
在小学中高年级写作时期,通常情况下是以记叙文为主,以某一个故事为主线,开展语文写作。但是,此时学生并不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所以进行写作时也容易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结构混乱,不仅降低阅读观感,也不能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美感。
三、以读促写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紧贴课本,提供课外读物
在我国,教学内容中的素材大多节选自优秀文学家的著作片段,所以,开展写作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单元的教学中心内容为根本,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让学生观看,并且写出一篇读后感。
比如习作天地《我的心爱之物》这一写作主题,首先,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此章节所学习的内容,第一课落花生,表明父亲教我们做人的道理,通过事件来深化父亲的人物形象[1]。第二课,桂花雨,通过桂花隐含人生真谛。口语交际,对于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心爱之物,进行《我的心爱之物》的作文写作时,老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让学生对于事物的描写方式有给人家深刻的认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与之前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建立作文写作光架,而后呈现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文。而在这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课外读物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识,提升学生的元素才积累量,之后运用到写作中,提升作文层次。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到更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而后,学生进行写作环节时,我的心爱之物,不限制作文题材,要求学生放飞想象,根据心中所想去进行写作,写作物件可大可小,让学生通过文字去表达对心爱之物的喜欢。如此一来,通过学生写作,老师不仅能够检验学生是否了解关于人物的写作方式,也能够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背影这一篇文章。
(二)借助书本教学内容,归类写作素材
语文作文创作中,写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2]。所以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出学生能够看懂的东西,并且与所教学内容相结合。写,根据作文题目和日常阅读的积累,进行写作创作。二者合为而一,以读促写,归类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合理引用素材。
以《我的朋友荣荣》为教学例子,这是书本上的一篇作文范例,老师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此篇作文,据了解作者笔下朋友的人物形象,之后在为学生提供描写人物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增加对人物写作的认识。首先,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片段,比如,朋友之间相互玩耍的样子,让学生通过播放的影片去描写其中的人物,使之形象具体化。之后,为学生提供我国名人雅士描写人物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不同作者之间的协作形式。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纸质版的阅读素材,让学生观看素材激发情感共鸣。紧接着,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写出这篇作文,此时不要求学生上缴。而是预留课下写作内容作业,比如,找寻关于描写人物的句子和案例,并正确补充道此篇文章的写作中,对比老师在课堂中的素材展现,学生课下搜索素材,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素材的重复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搜索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后,第二天上课时,要求学生上交的写作内容,当老师阅读学生所写的作文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千篇一律的现象,同时也能够达到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的目的。
(三)以读促写,帮助学生认识结构
作文写作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结构安排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作文的内容表达。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中,以读促写,老师可以借助素材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结构的安排,提升作文档次,也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
以《让生活更美好》为例,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升。进行让生活美好这一写作内容教学时,老师,仍旧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十年前我国社会生活的样子,与现代我国社会人民生活的情景进行对比,体现出生活发生的变化。所以,开展《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作文写作时,第一,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增加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引起感情共鸣。。第二,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观看,建国以来,改革开放以后,引用我国国庆阅兵为例,向学生展示发言稿,让学生观看方言搞得严谨,以及结构之间的相互递进。第三,回归到作文写作中。并且要求以让生活美好为例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幻想出十年之后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且作文中要深刻体现以读促写四字[3]。对于上交的作文,学生可能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但是这一写作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考察学生对于作文知识结构的安排,老师可忽视千篇一律的现象,把目光着重放在结构的安排上。对于作文结构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向班级学生展示,为学生树立学习楷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正是学生打下良好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语文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该运用以读促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有丰富的语文学识,也能够丰富作文内容,为接下来的语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学生进行语文写作时,不仅能够如鱼得水,还能够提升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赖敬亮. 以读促写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19, 000(033):P.36-36.
[2]林宜静. 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 000(002):38-39.
[3]赵希娟. 以读促写活动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教研版), 2018, 000(002):51.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