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加强情感培养应用探讨

2020-09-10宋光军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情感培养小学语文教育核心素养

宋光军

【摘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在素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并进行综合实践。在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方向开展语文教育,要想更好的融入情感教育,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加强情感教育的培养。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培养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核心素养;情感培养

引言

情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坚持动力,也是心理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教学对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根基,重视情感教育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

一、反复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带着情感进行朗读,不但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并且在朗读中,作者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转移到学生的心中,进而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加强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带着情感的朗读可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含义和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进去到文学作品的情境中,并充分的挖掘出作者创作的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例如齐读、默读、对读、角色扮演等朗读方式,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指导,可以促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抑扬顿挫的节奏,充分小时出作品的美,节奏的美,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以此来奠定学习语文的基础。比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朗读活动,在对角色进行朗读中要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促进朗读质量。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如在学习《我代表我的祖国》的最后一段时,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年代相差甚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不了解,所以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徐悲鸿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在问题的引导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徐悲鸿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朗读中感受情感变化

语文教学知识中每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想在语文阅读中培养情感,就需要通过阅读教材来提高。比如在语文课本中《我多想去看看》这篇文章 进行阅读时,首先教师要求学生朗读一遍,并且要带着情感去朗读这篇文章对文章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进行范读,要告诉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表情的变化,语调的停顿等,把握住本文作者想要去北京看看的情感,比如课文中“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北京看看,我多想去北京看看!”要读出哪种兴奋的心情,并且向学生传达出这种情感。然后让学生根据示范进行阅读。通过朗读的方式可以让生感受文中情感跌宕起伏的变化,有助于他们深刻的感悟情感。又如在课本中《太阳的话》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揣摩文中词语的含义,并对学生进行范读。通过自身的神情变化向学生传送课文情感。又如教材《咏柳》在朗读前两句诗中,要指导学生们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情感。

三、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情感元素,加强情感意识培养

语文教学内容中带着丰富的情感,语文课堂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主要场地,所以教学内容需要紧跟课文进行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深刻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去向学生传达情感。例如诗歌中有些丰富的情感内容,极具情感感染力,还有一些人生哲理丰富的散文、小说等。这些课本内容有着丰富的艺术气息和浓烈的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与课文的情感进行碰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比如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意识中,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出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诗歌或者爱国文章等,再融入相应的视频、音乐等深刻挖掘其中的一些爱国事件,借助这些正能量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先辈英雄们为了国家的利益无私奉献的铃声,进而更好的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1]。比如在学校《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中,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体验每到逢年过节盼望着家人团聚的心情,在这篇文章中。可以让学生们深刻的体会到我国的传统节日对当代社会和人们的影响,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与传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和自豪感。又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中,感悟鲁滨不畏艰险、机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面对困难,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怕坎坷磨难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四、营造良好的情感情景,加强學生情感体验

一个良好向上的环境,可以塑造积极向上品行端正的习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较浅,可塑性强,很容易收到周围环境的感染和熏陶,看到学到的东西会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记忆。所以环境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个感官。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感受体会,深化内心的感情体验。如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情境相结合,充分的体会到生活的魅力[2],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表现出自己的情感特点。比如在学习《四季的脚步》,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搜集一些与文章相匹配的资料。比如春天万物复苏,花草树木开始发芽成长,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视频资料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们感受到春天花草生长的生机活力,鸟语花香的景象。让学生们在这种场景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快乐,心中对大自然产生依恋和喜悦的情感。情境创设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强情感体验。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更好的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就需要把情感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需要优化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这对学生今后的单一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晓燕.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加强情感培养应用探讨[J].智力,2020(24):173-174.

[2]戴奇.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加强情感培养[J].科普童话,2020(26):56.

猜你喜欢

情感培养小学语文教育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浅析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情感培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儿童爱心情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