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类园林 “望、闻、问、切”在植物病虫害诊断中的应用

2020-09-10陈百根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38期
关键词:诊断

陈百根

【摘要】在绿地养护过程中,最关键的工作是病虫害的防治。但在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时又因病害与虫害难以区分,引发各种病害的病原物一时也无法确定,给病虫害防治无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给防治效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植物病虫害的诊断过程中,引进中医 “望、闻、问、切” 的诊治手段,在掌握各种病虫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借此来提高植物病虫害的诊断的正确率,达到显著的防病治虫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病虫害  诊断  “望、问、闻、切”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力度加大,绿地的面积迅速增加,对养护管理的重视度也随之提高,对从事养护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从事人员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的缺乏问题日趋突出,从而加大了养护管理的难度。如在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时,刺吸式口器的昆虫的危害症状与病害的症状极为相似;引发病害的各种病原生物结构细微,大部分肉眼无法直接看到,而工地现场也没有类似于显微镜等实验室工具来检测。所有这一切,给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会因误诊错失防治的最佳时期,给绿地养护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植物病虫害诊断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望、闻、问、切”等各种手段,提高病虫害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没必要的损失。

一、“望”:指的是仔细的看或观察。

在绿地养护时,每天的巡视必须仔细、认真,要善于发现每株植物细微的变化,不得走马观花,匆匆了事。一旦发现植物有不正常,就需对整片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检查时“望”什么?一看植物根、茎、杆、叶、花的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完整;二看植物不正常的地方,是否有霉状物等病征;三看出现不正常的植物附近昆虫的活动状况;四看植物生长地的环境状况: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水分、阳光等等。

1.虫害:在被害植物上能看到昆虫的幼虫或是在早上、傍晚发现昆虫活动的轨迹。若是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危害,则看到的症状十分明显,往往在被害植物的叶子上出现缺刻、孔洞、透明斑,如蛾蝶类、叶蜂幼虫等;或在根茎上会发现被啃食的地方如小地老虎、蛴螬等;或在植物茎杆上有蛀入孔和粪便如梨小食心虫和葡萄透翅蛾等;或在叶子和地面发现昆虫的粪便如菜粉蝶、天蛾幼虫。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危害植物的症状与病害相似,对植物叶子造成卷缩、虫瘿、班点等畸形症状;有的能看到昆虫本身在植物叶子上,如红蜘蛛、蚜虫、网蝽等,有的能发现昆虫活动的迹象,但不是能在植物体上发现如叶蝉、粉虱等。总体而言,只要够细心、认真定能看到或发现昆虫的蛛丝马迹,也足够区分虫害与病害。

2.生理性病害:根据看到的植物发病的特点,就能很快诊断:一是整块地或整片的同种植物同时产生了相同的症状,危害的植物分布均匀且症状轻重相似,有些能明显看到危害的迹象,如地面看到有水淹的痕迹、干旱造成的土壤的干裂缝、土壤冰冻等。二是不同的品种的植物或不处于不同的地块,其植物的症状不一样。

3.真菌或细菌性病害:被危害的植物在地块中分布不均匀,危害的症状也有轻重之分且往往呈现出中间重四周略轻的现象。在植物的发病部位能看到一些病害的病征,如是细菌性病害会出现胶状菌粒,在实践中看到往往是表现出湿腐;真菌性病害在发病部位会出现马蹄状物、霉状物、黑点状物等等。

4.病毒性病害:发病植株在田间分布是零星的、毫无规律的;出现的病状大多以花叶为主且无病征,而且经一段时间的观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花叶的植株在不经过处置自己自动会“康复”,但一段过后同样的病状又会出现。几经循环,每经历一次,病状加重一些。另外发生病毒性病害的田间,常会看到一些昆虫活动的迹象。

5.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寄生性病害的发生,因寄生性种子植物本身个体较大,且形态与其他植物相关很大,区别十分明显,一眼就能看到。

二、“闻”:检查时有针对性去闻植物的病变部位,是否能闻到异味。

某些植物病害,其病状的表现一样,但引起的病原物不同,治疗的方案也不一样。比如蔬菜和瓜果类腐烂病,在植株上表现的症状都是腐烂,但引起的病原物有细菌和真菌。要区别这类病害到底是何种病原物,利用“闻”这一手段就能轻松解决此一问题。细菌性病害引发的腐烂往往伴随着恶臭味;而真菌性病害引发的腐烂则没有。因水淹而引发的植物生理性病害,在拔出植物后,在其根部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水臭味。

三、“问”:指的是询问有关诱发病虫害的发生的各种环境因素、昆虫活动和人为因素。

在植物发生病害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时,有针对性地询问四周的居民和养护管理人员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具体如下:

1.是植物发生病害发生前后,环境条件是否发生过变化:如曾下过大雨或遭受水淹、干旱等;四周是否存在产生有毒气体的工厂和企业;在本地附近是否有相同或相类似的情况发生。

2.询问附近近期昆虫的活动状况,除了白天外,更加重要是清晨或傍晚有否看到某种昆虫在病害田间活动。

3.询问在发病田间在近期是否喷洒过农药、喷洒农药的种类、喷洒的方式和喷洒的浓度等。

4.询问田塊的农事操作活动和人员的其他动作。

通过一系列详细、全面的询问,了解植物发生改变前后所经历的一切,再依据各种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借此来鉴别植物发生病虫害的病原,制定正确合理的防治措施。

四、“切”:指的是用刀具来切割植物组织。

在植物病虫害诊断过程中,通过望、闻、问三个环节,仍无法确定的,需用切的手段来进一步检查,通过切割植物的不正常部位的组织或器官,检查内部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或存在异物,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1.十字花科软腐病,在早晚看上去与正常无异,但在阳光猛烈时,会出现一丝萎蔫的症状,但通过切割其根茎部,就会发现其根部已出现了腐烂。

2.植物的线虫性病害,其根系上的肿瘤与豆科植物正常的根瘤相似,和病毒性病害产生症状也相同,但切开肿瘤后,内部的变化就能让人一目了然:线虫性病害,在其内部仔细观察,能找到寄生在内的线虫,而病毒性病害则没有。

3.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维管束病害与生理性病害(干旱或水涝)的症状一样,都会让植物出现萎蔫现象,切割茎部组织,病原物引起的,其内部的维管束会呈褐色,生理性病害则显现出正常的白色。引起维管束变褐色的病原物有真菌和细菌,它们之间的区别需进一步切割病变组织来查明。将病茎横断,用手轻轻挤压若在断面上溢出乳白色黏液的为细菌性的,没有的为真菌性病害。

4.钻蛀性虫害,可以顺着蛀入孔切开茎杆组织,找到已蛀入树体的昆虫幼体,根据比对确定具体的昆虫的科属。如葡萄透翅蛾和梨小食心虫,都是果树上的钻蛀性害虫,找到幼体后就容易区分了,葡萄透翅蛾幼虫的虫体为白色的,梨小食心虫害为暗红色。某些蛀入性虫害如蚊母树叶子上的隐蚜,其危害的症状如同植物病害一样,叶片上出现的是肿瘤,稍不留意易混淆。用刀小心切开叶子上的肿瘤,就能找到隐匿在叶内的蚜虫。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并不难,难在对病虫害的诊断。相信我们在掌握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后,在现场能运用各种手段逐一验证或排除,确保病虫害诊断的正确。而利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手段,多方求证以减少误诊的出现,确保防治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