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创新与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2020-09-10潘筱宁
潘筱宁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渗透德育在初中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对教师培训方法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初中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充分体现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因此作者试图提出一种创新的德育理论 - 内隐德育。
【关键词】隐性道德教育;班主任;初中
1.根据道德教育的创新进行隐性道德教育
隐性教育是社会活动的隐性过程,是一种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教育方式。通过日常、间接或计划外的活动,使人们的日常生产、学习、工作和娱乐受到明显影响。杰克逊(Jackson),后现代课程理论代表,在 1968 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次使用了“隐性课程”一词,表明隐藏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意外学习的(或计划外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后来,利比和怀特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证明了隐性课程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要比显性课程更大。从理论上讲,这种教育过程也是一种渗透性的教育过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它常常“微妙” 地影响着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态度和情感。
隐性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态度和情感形成的有效催化剂。人们的想法、态度、情感等童年教育主要与周围环境有关。美国教育家科尔伯格曾经讨论过道德教育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他认为,道德发展的关键是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发展,而道德判断反映在学生道德判断的结构或形式上。在许多方面,道德判断是由周围环境以及人和事件的影响决定的。因此,隐性教育在学生德育的教育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与德育相当。尽管科尔伯格的伦理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其主要观点在现代教育和德育领域依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这提高了道德教育的水平,并取代了严格和灌输的教条教育。
德育的新颖性,即在清晰的德育基础上探索新的有效的德育方法,以适应当前环境下初中教学对德育的要求。隐性道德教育是一种基于清晰的道德教育的新的道德教育方式, 其特征是潜在的多样性、可持续性、依赖性、幸福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隐性道德教育是首要内容。通过将隐性道德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 可以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支持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不仅可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可以满足现代教育对课堂教育者素质的要求。为了将隐性德育的思想渗透到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我们需要处理好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之间的关系。
2.隐性道德教育在初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身心发展仍不成熟。在此期间,他们不叛逆但有个性、有想法,这个时期他们容易受外界各種思想的影响,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在这个教学阶段,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发挥积极作用,不能只教学生专业知识,应该有效利用内在的道德教育, 巧妙地鼓舞初中生的士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初中隐性德育可以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1)有助于提高班级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传统的初中教育中,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教授初中生的技能和知识上。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越来越重视初中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德育也被纳入了初中教育。但是不同于显性的道德教育,隐性的道德教育没有固定的形式,它存在于其他媒体中。它的存在是隐藏的,在没有其知识的情况下,很容易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隐性道德教育的这一特征对初中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隐性道德教育的实施者,班主任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隐性道德教育知识,还需要通过特定的学科和现象向学生系统地传达隐性道德教育的知识。通过对初中生进行隐性道德教育,班主任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教师作为初中德育教育者,承担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从隐性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来看,高级教师应具有与隐性道德教育相对应的素质,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真实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德育的最佳途径,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教师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以及教学的目标。在隐性道德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价值观,并将“以人为本”的概念渗透到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媒体在阴性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并从根本上改方法善教师自身的道德教育和教学。同时,对于提升班主任的智慧和教育精神,促进班主任的职业发展也非常有帮助。
(3)优化班级管理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在初中阶段,班主任需要尊重学生的观点,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在传统的课堂管理中,班主任经常对学生的认知有偏向。教师将教学的目的理解为仅仅教授知识和技能,背离了鼓励式教育,就像在不稳定的地面上建造建筑物,无论上层建筑有多高,也只是天空中的城堡,都无法抵御风雨侵蚀。因此,在当前的课堂管理中,班主任需要优先考虑德育工作,并通过清晰的德育来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以使隐性德育可以渗透到日常的课堂管理中。这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也是现代教育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要求。
在德育过程中,师生平等的交流,极大地拉近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朋友,学生可以对老师教给他的原理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学生更容易信任作为密友的老师。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向初中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教育也在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对初中教育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其中,初中老师在教育初中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初中生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发挥领导作用,积极提高德育水平,并将隐性教育与显性德育相结合。充分开发初中生的全面素质, 同时使班主任继续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罗茜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33(08):100-103.
[2]张清玮 . 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隐性德育思想作用分析 [J]. 新课程 ( 中 ),2016(05):228.
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