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教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09-10章烁
章烁
摘 要:教务管理,是高校人才输出的品质保障性条件。本文在分析了教务管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工作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本科高校教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统筹安排教务管理工作、构建体系化教务管理结构、教务管理体制优化等对策,以达到明晰教育实践趋向,保障人才输出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本科高校;教务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4-0111-02
高校教育工作有序安排,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与高校教育品质、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密切关联。为推进本科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得以最优化安排,应通过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寻求有效对策的方式进行。
一、教务管理概述
教务管理,是指一个学校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它不仅包括课程编排、教师任课安排、校本选择等方面,还囊括阶段性考务安排、教育情况统筹管理等方面,是高校教育实践工作得以科学性分析、协调性规划的主导方式[1]。
二、本科高校教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内本科高校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教务管理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但该项工作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一)工作繁杂、结构混乱
教务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关联”各类具体教育任务,创建“体系化”的工作指导结构,为教育实践工作的深入安排与协调分析提供趋向指引。但由于教务管理工作本身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实践期间往往会出现工作开展过程混乱、实践效率低下的问题[2]。
(二)教务管理体制缺失
教务管理体制缺失,也是造成高校各类工作实践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
第一,现有的教务管理体制框架僵化。许多原有的教务管理框架,逐渐脱离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该种制度结构下的教务管理工作效果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高度。
第二,教务管理需要有规范的实践依据,而不是按照某一特定指标进行硬性的“靠近”。当前却是以后者居多,从而也就出现了本科高校教务管理外部观看一片繁荣、内在一片混乱的状态。
(三)教务管理民主特征不突出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流畅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实践情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教务管理工作民主实践特征不突出的问题。即教务管理战略分析期间,往往是管理者单方面进行教学任务、课程安排等决策性分析,而不是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三者讨论的结果。虽然这种管理方式使得高校教务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教务管理实践的民主建设却并未得到实施,实践品质自然也得不到保障。
三、解决本科高校教务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一)统筹安排教务管理工作
本科高校教务管理在统筹分析期间,突破当前工作冗余、结构混乱的实践状况,首要工作是结合高校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目标化、科学化的统筹安排。其一,将原有多方混合的教务管理任务,梳理为一个系统的教务资源结构;其二,教务管理战略分析时,需注重教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服务对象,形成思路清晰的教育实践视角。
本科高校进行教务管理工作安排时,为实现其统筹安排,工作实施方式策略可为以下四点:
第一,结合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指导纲要,形成以高校教学工作为核心,学生能力开发、教师教学工作安排以及日常校园管理三方协调的教育实践趋向。
第二,教务工作系统安排期间,要同时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开展教育战略统筹规划,合理做好高校教育工作的安排。同时,对于其中存在相同点或者相似点的工作,可以实行“兼容或者压缩”,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主干和多个分支的教务管理体系,从而规避教务管理繁杂、实践效果不佳的实施形态。
第三,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具体安排期间,注重结合本校教务工作实践的具体需求,科学地进行人员岗位安排,形成长期性的工作实践计划。比如,将诸多相似或者相同的工作内容都整合给同一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这样可确保各个部分的工作思路清晰、范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规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实践中出现具体任务安排混乱的情况。
第四,一旦高校教务管理结构体系形成后,就不再进行大规模的人员管理任务变动。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务工作安排时,要科学严谨、有理有据地进行,尽量减少因大规模的人员调动、岗位工作安排情况调节带来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负担问题。
在现有教务结构体系上,实行教务模型科学分析与多维度统筹的实践战略,可以逐步突破原有教务管理工作多而繁杂的问题框架,探索更多维的教务实践导向,这是高校教育工作得以有序性安排的手段。
(二)构建体系化教务管理结构
本科高校教务管理的实践中,注重管理工作之间的衔接以及各个部分实践的要点,也是高校教务工作得以合理统筹分析的有效形态。即将原有零散的教务工作部分,转变为一个科学性、具有指导价值的统筹安排系统,这样可实现教务管理要素的科学性分析。高校进行教务管理过程中,为了使教务工作更好地系统化整合与关联,有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高校在教学课程安排与分析期间,不仅要实行教育要素的系统性整合,还应注重按照本科高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因素的协调性规划,尽量确保每一环节的工作都能相互关联,不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比如,教学课程安排时,应避免各个教师工作安排的冲突;考试工作时,应注意分析学科知识体系,相应进行考核要点把握等。
第二,教務管理内容繁杂,多重内容之间也要尽量保障主次分明,实践安排合理进行比例调节。在工作具体安排前,实践人员要有一个初步的评估标准,有序进行教务工作的系统安排,规避工作安排不到位、教学工作与后续管理之间不够协调的问题。
第三,加强在教务管理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调节,科学融合信息现代化的使用,借助大数据进行教务工作安排,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实施效果。
本科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实践期间,为有效规避教务体系实践结构不和谐、实践战略因素缺失等问题,创建多方联动的教育实践模型。它可以避免局部工作在实践中的缺失,是一种高品质的教务管理实践渠道。
(三)教务管理体制优化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品质保障的重要性条件。为此,合理进行教务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规避高校人才输出转型阶段性问题的保障。一方面,摆脱原有的“按部就班式”教育实践结构,创建教务管理工作安排中的“模块化”体系是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导方式;另一方面,进行高校教务管理优化时,需要针对不同要素,确定相应的教务管理指标,而不是为了达到某一指标实行揠苗助长行为。高校在进行教务管理体制优化期间,管理部门就教务管理体制的优化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开展:
第一,教务管理对教师工作安排、课程结构规划、考试分析以及日常校园活动安排等方面,要实行有序的教育战略统筹安排,同时,每一项都要对应不同的实践标准,各项之间又坚持同一个目标。
第二,高校进行教务管理工作实践期间,需要形成管理层、基础实践层两方同步管理的结构。后续进行工作系统安排时,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实践依据,形成良好的教育实践思路,这是教育要点统筹安排的有效体制整合方案。
第三,加强对人员工作规范性、效率性,也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中既包括日常课程安排、完成、评价方面的管理要求,又包括个人教学实践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设定。
第四,教务工作管理也需要创建民主化、綜合参与的监管机制。高校除了要进行专业的管理人员工作安排外,还需要通过学生代表、学期无记名投票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学校课程安排合理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对于评价反馈较高的部分要相应调整,对于得到肯定的部分要继续发扬。
第五,高校教务管理要坚持规制条件。随着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比如,高校教务管理制度中既要预留出足够的常见问题调整空间,又要能够为各个方面的教务工作具体安排提供参考。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系统分析与实践期间,合理进行各项教育工作管理体制的统筹安排,不仅保障高校教务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实践思路,还能够规避教育实践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它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循序渐进推进的保障。
(四)教务管理民主化实践
高校教务管理得以长效性、周期性循环实施,与工作开展中民主色彩性特征突出有着密切联系。教务管理工作实施必须保障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需求的协调性,这样方可确保各类工作安排的协调性和合理性。
高校在教育实践期间,教务管理人员一方面可以根据专业的管理理念,实行课程安排、教务计划统筹分析以及教育目标导向等方面的把握;同时,在管理负责人确定思路后,课程安排情况要与任课教师进行商议,教学课程选择时与学生代表进行协作分析。这种解决实际情况、进行教务管理民主化实践的方式,就是教务日常实践定位的有效方法,它体现了教务管理在高校人才多样化培养中的指导作用。
(五)提升教务管理人员能力
教务管理工作是综合性、全面化的教育实践形式,与高校人才输出方式、质量等方面均有密切关联。为此,教务管理实践人员必须有较高的自主实践水平,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实践效果。高校在进行教务管理工作安排时,应根据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务管理工作在职人员的能力提升。一方面是从专业教务管理理论的视角提升理论高度,另一方面是从社会实践效果层面进行教务管理工作的安排,这也是较科学的探索思维形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高校教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是高等教育结构实践中把握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统筹安排教务管理工作、构建体系化教务管理结构、教务管理体制优化、教务管理民主化实践等方式,把握高校教务管理手段,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了新导向。
参考文献:
[1]王安琪.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8):25-27.
[2]李兆芹.本科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现状与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50):165-166.
[3]吉久阳,缪雅.基于本科毕业率视角分析高校教务管理问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91-92.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