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像山那样思考》的艺术特色

2020-09-10陈滢莹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老狼狼群文章

陈滢莹

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生态学家,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像山那样思考》是他创作的一篇随笔,作者从一声狼嗥写起,表达出对生态的思考,文笔优美,思想深邃,独具特色。下面,笔者就分析一下《像山那样思考》的艺术特色,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

一、主题含蓄而深沉

该作品的特色之一就是具有含蓄而深沉的主题。作者从一声狼嗥着手,以“不驯服的”“对抗性的”等词语来形容狼的嗥叫声,为后文蓄足气势。之后,开始详细阐述不同的物种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无论是人、动物还是植物,在思考和理解这声狼嗥时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然而,作者认为狼嗥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唯有大山才能理解。这到底是什么?作者始终没有明说。接着,他又细致地描述了与小狼相关的一些事情,描写老狼被打死的那一瞬间眼中放出的绿光,描写狼被大量消灭之后,鹿、草原以及牛所遭受的灾祸,进而指出,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在文章的末尾,作者才揭示文章的主题,即“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作者始终没有直接点明主题,而是含蓄地暗示读者,以此吸引读者的目光,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搜集和整理信息,再归纳总结,最后恍然大悟。作者用这种含蓄的方式揭示深刻的主题,有利于引发读者的思考,达到警醒人的目的。

二、描写细腻而动人

文章中有大量关于狼的描写,笔端含情,值得我们反复细读。比如,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自己当年与狼群相遇的情形,这段描写颠覆了人们对狼固有的认知。作者笔下的狼既不凶残,也不狠毒,而是充满了爱与温馨,“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闹着搅在一起。”在此之前,也有大量关于狼的文章,可是在人们的描述中狼一直都是一种非常凶残的,它们争夺人们的生存空间,伤人,吃人,人与狼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十分恶劣。作家笔下的狼往往是凶残、邪恶的。但是,在作者的笔下,狼群中狼与狼的相处却是那样的和谐,就如同人类的家庭一般,成员之间也会嬉闹,会关心彼此,爱护彼此,这样的行为与人又有何异?但是这和谐的画面却被一声枪响给打破了。老狼倒下了,垂死之际,它的眼中射出令人心悸的绿光。作者将温馨的画面与冰冷的死亡放在一起,使得生与死之间的矛盾刹那间变得尖锐无比。画面越是温馨,老狼的死就越悲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就越浓烈。作者非常仔细地描写了人的表现、狼的互动,以及老狼倒下那一瞬间的情景,对人类粗暴野蛮的猎杀行为进行了无声的谴责。

三、语言冷峻而精警

《像山那样思考》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冲击人心的力量,是因为它有冷峻且精警的语言。比如,“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作者采用一组排比句,详细地描写了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对狼嗥的不同理解,言辞犀利,直达本质。又如,关于狼群灭绝所带来的结果,作者是这样写的:“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于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糜烂掉。”整个画面显得异常冷峻:在食物死去的同时,觅食者同样也无法存活,“高于鹿头”的部分尚还留有叶子,那是因为鹿够不着,而鹿头以下的部分都已经被啃食完了。大量的草地因过度啃食而变得荒芜,新的野草尚未长出,无草可食的鹿只能啃食树叶,但鹿不会爬树,凡是高过鹿头的树叶,它们都够不着,于是只能站在树下,被活活饿死。冷峻而精警的语言增强了文章表情达意的效果,如利箭一般精准地射中读者的心,在向读者传達情感的同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利奥波德不仅是一位坚定的生态保护者,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大师,他在表达时不急不躁,含而不露,将自己的观点高度浓缩之后隐于字里行间,引导读者去思索和分析,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受到熏陶与感染,最终被说服。这篇文章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北中学)

猜你喜欢

老狼狼群文章
母性的力量
主动出击
老狼叔叔想吃鸡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他们是朋友
叼烟斗的老狼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狼狱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