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培养的策略

2020-09-10杨唯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新媒体时代能力培养

摘 要:本文简要地分析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征,结合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新闻编辑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141-01

一、前言

当今世界,数字化革命席卷全球,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带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数”与“云”扑面而来的今天,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在融合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时代赋予媒体人的历史使命。[1]那么,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体编辑应该如何转变角色?

二、什么是媒体融合

2014年可以称作“媒体融合元年”,而浙江省的媒体融合早已开始,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长兴传媒集团等。

绍兴在全省率先实施地市级媒体整合,绍兴日报社(绍兴报业传媒集团)、绍兴广播电视总台(绍兴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整合、组建工作全面完成。笔者所在的单位也在2019年完成了报纸和广电的融合,融合了制度、人员,更有采编工作者思想技术业务的融合。

三、采编工作者怎样做到融合

怎样才能做好融合?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制度体制

要真正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关键是体制机制的突破。

以绍兴为例,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重建组织、干部、薪酬、制度“四大体系”,建成“三个条线、五大中心”整体架构,大幅缩减调整机构人员,中层从原来的112个核减到75个,中层岗位精简33%。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将原浙江在线新闻中心、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团队与浙江日报采编部门合并。集团还尝试了栏目制采编运营,积极鼓励业务骨干带头负责采编运营数字端的各频道栏目,探索使内容生产的组织方式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转变。[2]浙江广电集团,以浙江卫视新闻中心、浙江之声新闻中心、新蓝网新闻中心和新闻广播、电视新闻频道为主,组成媒体融合“核心层”,构建新闻报道“台网一体”联动机制,打造集团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和采编发联动平台,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常态化工作格局。

通过制度保障,机制优化,融合效果显著。绍兴传媒的越牛新闻APP上线以来广受好评,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浙江新闻客户端共发布相关报道1559篇,总点击量达3800万,移动端稿件总点击量超5200万……这组过去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如今真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展示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媒体深度融合的成效。

(二)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形式变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就是电视新闻,纸媒新闻就是印刻成的铅字,形式变化无非是节目包装、新闻标题变换等。而融媒体下的新闻形式则是交互融合的,报纸可以“动”起来,新闻可以是短视频、可以实时互动。[3]以2019年“利奇马”台风为例,笔者所在的上虞区融媒体中心迅速行动,快速调整播出版面,新闻记者编辑到岗,率先在电台打通直播节目,10点、12点、14点、16点……全天候直播报道新闻,不间断播出防台风知识、最近台风路径。电视字幕全天滚动相关科普和资讯字幕条;游走字幕不断滚动播告最新权威消息;多路记者不顾险情放弃假日,奔赴全区防灾一线,前往车站、高速道口等交通枢纽,采访应急物资准备,记录基层防灾减灾现场。相关公众号及时发布融媒产品,以“两微一端”为主要载体的跨屏传播体系,用新融合形态和强密度结构编织起宣推网。期间浙江省临海一度出现大水封城、人员被困的情况,上虞区红十字救援队以及一些民间救援组织连夜驰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记者无法随队一起前往临海,按照以往的情况,如何救援等新闻信息就没办法在第一时间传递出去。不过这一次,我们通过电话连线、救援队员实时拍摄救援画面,运用“两微一端”,第一时间向关心临海情况的大众发布相关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同步传递给了市级省级台,高效率、大面积、生动地做好了新闻传播。不仅仅是笔者所在的单位如此,浙江从上至下的媒体单位都各自利用好了手中的融媒体“武器”,以打好这场“战役”。笔者从这次新闻采编播报中深刻领悟到了信息时代的“新闻速度”,还深刻感受到了媒体融合更是让省级台与市县台、市县兄弟台之间加强互动合作。同时,一种危机感也油然而生。面对同一事件,同质化信息越来越多,发布新闻不仅要抢时间,更要抢角度,更加考验采编工作者的能力。

四、融媒体环境下采编工作者应对策略

(一)“内容为王”,练就一双“慧眼”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变化,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媒体融合对传统主流媒体提出了构建新型传播格局的要求。当各种信息流喷涌而来,“弱水三千却难取一瓢”。尤其是不少自媒体隐身于代價极低的社交网络中,面对这种情况编辑记者应当具备“火眼金睛”,能及时对信息进行甄别处理,以灵敏的“嗅觉”发现新闻线索。

(二)抢占先机,迅速编排,打通大小屏

电视端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移动端的传播度与到达率,各有千秋。编辑就像中央厨房中的大厨,不仅能做中西餐,还能最大化利用食材。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可以“一鱼三吃”甚至是“全鱼宴”:画面报道可以剪辑成电视新闻,照片配合纸质文字、现场动态可以形成Vlog,枯燥的会议数字可以用上动画……从传统媒介到新媒体终端到官方平台再到全网矩阵,无论是新银发人群还是网络原住民,都能及时触达并一解信息之渴。[4]以2019年3月两会报道为例,翻开《浙江日报》,有发自北京的深度报道、生动解读、代表委员观点;打开浙江在线首页,可直接观看央视一套高清直播及浙视频《两会同期声》《浙江会客室》等可视化栏目;点开浙江新闻客户端,有“会动的浙江日报”GIF动图、H5“《新白娘子传奇》之最多跑一次”、《98秒看懂两会》等新媒体产品。

(三)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融合发展的力度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媒体融合就是一场深刻的理念革新。

在新媒体背景下,许多新闻工作者没有树立采编超前性、创新性意识,新闻采编仍旧使用传统的、单一的形式,而且由于当今时代的快捷性、快节奏的工作,部分新闻编辑没有足够的耐心,不愿意多花时间来筛选新闻文字内容,只关注个体的视觉享受,没有更好地从受众角度去思考新闻热点的创新性。[5]此外,对重大事件的发生,很多编辑记者还是只以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将其传播出去为主导,忽视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沿用传统媒体的采编方式势必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同时无法有效、深层次地获取新闻信息内容,自然无法提高新闻信息的质量。在新形势下,采编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完善新闻采编的形式,不仅要不断提升编辑、写作等工作技能,还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方法。同时,要对新闻采编工作者开展培训,多让他们听新闻方面专家的讲座、现场指导,深化学习采编课程等一系列业务培训和指导课程。最后,要转变观念,改进新闻收集和编辑的形式。

五、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者面临着挑战与机遇。我们要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新闻采编能力与素养,充分地认识到时代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向往,切实提升自身水平,加强对采编能力的锤炼,全面促进新闻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成果.新媒体时代下报社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探讨[J].传媒论坛,2020,3(1):93.

[2] 潘婷.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J].魅力中国,2019(52):164.

[3] 赵磊明.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措施研究[J].科技传播,2019,11(23):61-62.

[4] 杨永生.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采编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165-166.

[5] 陈劲楠.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J].科技传播,2019,11(16):46-47.

作者简介:杨唯(1985—),女,浙江绍兴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新媒体时代能力培养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