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分析

2020-09-10朱超

康颐 2020年4期
关键词: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朱超

【摘要】目的:浅析胃肠道肿瘤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84例研究对象均是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研究时段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分组基准为系统抽样法,各4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积极作用于术后功能恢复,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实践。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胃肠肿瘤是一种常见肿瘤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病情发展初期阶段,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诊断时,已经向中晚期发展。临床中,外科手术治疗为胃肠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很多患者在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引发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预后效果及手术质量,会导致患者表现出全身性炎症,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见,传统手术操作方式会对患者造成明显创伤,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开始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患者出血量,减少创伤。我院围绕胃肠道肿瘤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现将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84例研究对象均是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研究时段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分组基准为系统抽样法,各42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21-57岁,中间值(39.12±2.37)岁,病程区间6个月-2年,中间值(1.23±0.41)年;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22-58岁,中间值(40.69±2.25)岁,病程区间4个月-2年,中间值(1.10±0.36)年。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经过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给予患者气管插管,辅助患者行全身麻醉,做好术前准备措施,指导患者呈平卧体位,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辅助其呈截石位,之后实施手术后续治疗操作。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

与对照组行相同麻醉方式与体位,利用二氧化碳为患者创建气腹,维持10-14mmHg气腹压力,选择“5孔法”,在给予患者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时,切口位置在患者脐孔处,大约行9mm切口,设为主操作孔,选择右锁中线交叉与右侧脐平线行切口,切口长度为5mm,辅助孔切口为左侧肋缘下侧,切口长度为5mm。直肠癌患者选择腹腔镜根治术行手术治疗,是于脐孔处行切口,腹腔孔切口长度为10mm,主操作孔在右下腹10mm,辅助孔在右中腹5mm。使用超声刀分离切断结肠血管,对患者肠系膜根部血管位置的淋巴结加以清扫,在行手术操作时,需预防损伤输尿管,完成手术操作后,缝合处理伤口。两组患者术后均需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监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84例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1]。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用(x±s)描述,采用t检测,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测,检验值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84例患者各项手术指标  观察组比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不断加深人口老龄化趋势,胃肠道肿瘤疾病患者开始提升发病率,虽然很多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但随着逐渐恶化自身疾病,可能表现出血便、腹部隐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现阶段,正在不断改变胃肠癌手术治疗方式,对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可起到关键性作用。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传统開腹手术,只能在患者切除肿块后组织缝补,最大限度内切除肿瘤,保持完整组织,可便于患者术后恢复[2]。而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不会明显损伤患者机体,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加快愈合患者创口和机体功能。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可依据患者肿块大小及位置,合理制定切除计划,从而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在操作腹腔镜手术时,应由腹腔镜医生准确辨认患者生理部位,确保治疗安全性[3-4]。本次试验主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腹腔镜手术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胃肠道肿瘤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积极作用于术后功能恢复,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晓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9, 26(3):59-60.

[2] 王建锋, 王耿泽, 宋展,等.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对比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8, 35(5):361-363.

[3]汪勇, 王锐, 吴文周,等. 用内镜联合腹腔镜肿瘤切除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8):127-128.

[4] 高艳. 胃肠道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后下床活动的精细化护理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16):178.

猜你喜欢

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使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探讨
小切口治疗阑尾炎病人的应用与观察
腹腔镜手术诊疗消化道穿孔临床价值
胃溃疡通过西药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