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研究

2020-09-10胡月

康颐 2020年4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胡月

【摘要】目的:为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7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9月,此期间入选研究患者数量一共为86例。开展研究前,共设置两个小组(对照组、观察组),并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入两个小组之中,保证两组中患者数量完全相同。开展研究时,所有被纳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所有被纳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以此来对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方面,都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保证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心脏薄膜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脏负荷增加等症状,不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作为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常用方式,手术治疗中能否得到有效的护理,将会直接影响患者恢复情况。笔者在本文中针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来我院就诊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7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9月,此期间入选研究患者数量一共为86例。开展研究前,共设置两个小组(对照组、观察组),并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入两个小组之中,保证两组中患者数量完全相同,每组之中存在患者43例。在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之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39例以及47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8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9岁,经计算得出患者的中间年龄为(56.4±2.6)岁;在研究开展之前,保证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时引导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在随机分组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不存在明显的一般资料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所有被纳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所有被纳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护理  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由于其对于疾病不够了解,因此常常会产生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为了避免不良心理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护理人员需要这对性的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解手术的过程以及必要性,分享一些成功治疗的案例,以此来为患者建立起早日康复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呼吸系统情况以及营养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治疗和护理服务,为手术的开展做好准备。②术后护理  在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过后,低新排出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患者的尿量、中心静脉压进行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的开展心律失常控制护理,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变化诱因后针对性的开展对症治疗,对患者的血钾浓度进行科学的控制,以此来保证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

1.3 观察指标

在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对所有入选研究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比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经常会对手术产生恐惧、不安等情绪,同时由于患者心肌负荷较高,因此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更好的避免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营养支持以及相关指标监测,并针对性的制定護理策略,以此来降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以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干预之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都明显更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开展心脏瓣膜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为患者的治疗结果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对并发症进行科学的控制,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庞勇,高勤,左友波.右美托咪定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4):2153-2155.

[2]宋文燕.人性化整体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7):124.

[3]刘欢,安龙.心脏瓣膜病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围术期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4):43+46.

[4]卜秋丽,郑月星,薛土凤,陈妙玲,邓锦凤.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44+47.

[5]常青,李轩,陈婷,赵静.对合并脑栓塞的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02):286-287.

[6]李如娟,赵云丽,郑静,杨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人性化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18):284-285.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