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
2020-09-10柯玉萍
柯玉萍
【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后预防低血压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结合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8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挂号顺序平均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40例),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40例),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低血压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结果。结果:研究组中低血压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25%);研究组中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后能够有效降低低血压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4-0-01
血液透析技术是当前临床常用的针对终末期肾病展开的肾脏代替疗法,可利用其弥散、超滤以及吸附的功能将血液引出人体[1],并清除血液中大分子毒素以及代谢废物。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可以针对高/低钙血症以及尿毒症,高龄血症等疾病类型,但同样也存在禁忌症,也可以造成个别并发症。治疗过程中需结合预见性思维提前预估风险事件,并针对性制定护理方案。本文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其中,结合我院8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展开研究,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8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挂号顺序平均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40例),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6—69)岁,均龄(55.3±4.3)岁;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40例),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5—68)岁,均龄(54.7±4.2)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贝朗血液透析机,治疗频率3次/周,4h/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护理,入院后介绍院内环境[2],同时指导办理入院手续,结合健康宣教以及药物管理,同时维持病房环境,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严密监测生命指标,及时发现低血压预警,准备急救工具,严格交接护理工作,根据临床护理报告了解患者的基础病情。在这基础上联合专业的血压护理,定时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于透析前半小时开始每间隔1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此外观察血透过程中的超滤量,根据超滤量的变化评估低血压发生率。出现低血压预警时需要及时调控血流量,以小组形式分析低血压产生因素,就目前透析状态指出影响血压的因素并提前干预。出现紧急低血压状况需要调低血流量,取头低脚高位,适当增加吸氧浓度并给予相关的升压药物。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概率,同时对比两组SAS的评分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5.0统计学软件整理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n[%]”,差异用“t”及“x2”表示,P<0.05。
2 结果
研究组中低血压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25%);研究组中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如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针对急性肾损伤以及尿毒症神经病变或慢性肾病所致的营养不良等疾病类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主要利用其自身弥散、超滤和吸附的功能完成对人血大分子毒素以及代谢废物的清理。结合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可知血液透析存在一定的禁忌人群,同时可诱发较多并发症状,低血压作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状,一旦出现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抽搐以及发力等症状,严重时诱發心率失常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症状[4]。危险性极高,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高效的护理干预,结合预见性思维,针对患者的基础病情评估低血压发生率,并在透析前以及透析过程中定时测血压,观察血压波动数值,针对低血压高位因素展开干预,尽可能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为证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我院8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低血压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25%);研究组中S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后能够有效降低低血压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莉娟,陈霞,王慧.预见性服务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07):93-94+96.
[2]陆丽娜,林雅凤,范良月.预见性护理指引预防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低血糖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6):105-106.
[3]马文,李丽,何彩玲,等.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防控效果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9,41(04):382-384.
[4]董雪.情绪释放疗法结合预见性护理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心脏康复依从性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0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