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于寂寞,隐于闹市

2020-09-10孙晋楠

乡村地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礼盒村寨手工艺

孙晋楠

所谓大隐隐于市,在贵阳市内一处僻静的小区,花田禾美工作室就隐藏在此。

知道花田禾美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贵州省致力于妇女手工产业扶贫的“锦绣计划”,实施7年来成果显著,寻找本期“锦绣贵州”的采访对象时,编辑部在“锦绣计划”表彰对象中发现了花田禾美的名字。不同与其他或名声大噪或小有名气的品牌工作室,花田禾美鲜为人知,也少有媒体报道。但酒好不怕巷子深,花田禾美创立五年来,在一线城市已经拥有了忠实顾客,不仅在南京开设有线下门店,还与多家机构有销售合作。

我们寻访花田禾美,穿过小区绿树成荫的小路,工作室就在其中一栋民居的二楼,地方不大,装修也不华丽,但处处透出雅致。一进工作室,第一印象就是“蓝”,靛蓝染的饰品装点在各处,在工作室每一个恰当的角落展示的工艺品、文创产品、服装也以蓝色为主。深深浅浅的蓝染给人朴实舒心的感觉,让人一下沉静了下来。创始人郭静接待了我们,第一眼看上去,知性是她给我的感受,说话举动都透露着文雅,也许正因为这样,她才能耐得住寂寞,在喧闹的城市中创立了一家传统手工艺公司,并坚持了下来。

通过聊天,我发现郭静的经历很神奇。她之前与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没有交集。作为贵州商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2014年郭静根据时代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申报了一个关于文化发展与村寨手工特色产业的研究课题,没想到自此深深爱上了村寨,爱上了传统手工艺。她成长和生活在城市,以往对于村寨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一瞥,这一回她发现了与城市不一样的东西。

以情为礼,以物载谊

在乡村,人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情感上的寄托也更强。一户人家要起房子,同村的人几乎都会来帮忙,甚至外出打工的亲戚也会回来搭把手,更别说红白喜事这样的情况。乡村里的人更容易静下心来,抛开城市的浮华,一门心思做一样东西。那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生活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精进的手艺让郭静着迷。“这些技艺不仅仅只是技艺,它包含了文化和村寨里的生活方式。”郭静觉得,一旦离开了村寨这个根,那就只是普通的商品,失去了原本鲜活的生命力。因此,花田禾美无论做什么样的创意和创新,一直坚守“从村寨中来”这个理念。

秉承这一理念,郭静通过五年的探索和花田禾美不斷的“试水”,找到了两种生产方式:一类是直接与村子里的绣坊和手艺人合作,进行订单生产,这种通常以原料和传统服饰为主;第二类则是花田禾美的设计师到村寨里去交流学习,沉下心来感受和体会村寨文化,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郭静告诉我,依照她这些年的体会,只要具备条件,设计师们都很喜欢往村寨里跑,泡在村里和村民们一起生活,做各种各样的东西。村寨里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着迷,令他们重拾生活的美好。

与花田禾美合作的村寨基本都在黔东南,白兴瑶寨是第一个与郭静结缘的村子,位于麻江县龙山乡。那时候花田禾美还没有创立。郭静在这里体验到了遗珠在村里的传统手工艺,那蓬勃的生命力和艺术美感带着质朴的乡愁深深打动了她。花田禾美的起点由此开始。2016年,花田禾美在尝试开发多种文创产品后开始制作礼盒。每一个礼盒都有一个主题,来自与他们合作的村寨,比如‘白兴·牵挂礼盒’,‘三宝·陪伴礼盒’。其中,牵挂礼盒里是白兴的绣娘们手绣的车挂和香囊。车挂脱胎于瑶家妈妈们背扇上悬挂的平安吊坠,而香囊里的药草也有着驱邪避祟的寓意,以母亲的牵挂为礼盒的主题。陪伴礼盒则是将侗布百褶裙的元素运用到钱包和卡片包钥匙扣上,以需要随身携带的物品加入侗族传统织染工艺传达“陪伴”的温馨。

郭静所期望的是,以礼物的形式,将村寨里动人的情感通过精美的手工艺一层一层的传达出去。礼物所传递的情义,要远胜于礼物自身的贵重。面对特别的纪念日,特别的人,送出礼物的人送的是一份情,收到礼物的人得到的是一份爱。郭静说她去过很多村寨,总会收到很多礼物,有一次去到美德侗寨,教刺绣的婆婆吴奶林财送了每人一份送别的礼物——用稻草篮子装的糯米饭和红鸡蛋,她的女儿还收到一份特别款,上面挂了一只手绣的小蝴蝶。每次要离开时村里人总会拉住她,虽说不出多动人的话,只重复着“常回来看看”这样简单的惜别,但你能感觉到胸口里盈溢的温暖。这份温暖借由花田禾美的礼盒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2019年,“三宝·陪伴礼盒”获得贵州省妇女特色创新产品大赛一等奖。

来源生活,回归生活

每一个精美的手工艺作品后面,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匠人,他们支撑维系着这些手艺不至于断绝。郭静觉得,这些“人的故事”是最能打动顾客的闪光点。就如同国际奢侈品一样,知道是哪位工匠为你制作,花了什么样的心思制作,再拿到这一件件银饰绣片衣物……会更加感叹动容。更何况在所接触的村子里,郭静确实遇到了太多太多为了手艺付诸心血的人。因为花田禾美基本都在织染绣的领域里,团队里大部分都是肯甘于寂寞的女孩,与村寨里的绣娘织女们更有共鸣。这些手艺人中有对传统织染痴迷,扎根三宝侗寨自掏腰包的“赖姐”;曾在一线城市打拼出一片天地,还是毅然回乡为家乡文化奉献所学的“慧姐”;以及一辈子都在村里,不太会说话但拿起蜡刀就仿佛艺术大师的“袁姐”……郭静一直在思索如何将这些手艺人的热爱与质诚传递出来。

礼盒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但其影响力和收益都还不够。最直观也是最容易吸引人们走进村寨体会传统手工艺魅力的方式,就是让游客亲身体验一回。从访村入寨的游学活动,到在城市的文化酒吧里的小型制作体验。每一年,花田禾美都会奇思妙想策划举办一些线下活动。这不仅拉进了顾客和村寨的距离,还更直观地从顾客那里得到他们对传统手工艺消费品的反馈——他们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郭静原本与其他大多数文创团队一样,也做绣片笔记本等产品,虽然口碑很不错,但市场效果不尽理想。但是体验活动中年轻人的积极参与和展现的浓厚兴趣让郭静意识到,并不是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手工艺,而是他们的产品不够吸引年轻人。

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城市里的新一代喜欢并使用这些传统手工艺呢?在仔细观察后,郭静觉得,还是要从日常入手,“向消费者传播日常可穿可使用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只可远观的摆件,花田禾美的想法就是再次将非遗手工艺纳入日常生活中来。”文化原本就是源自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就是漫长的人类历史生活中的精髓,再次回归生活才是最适合非遗的道路。最日常的生活基础就是衣食住行,郭静开始打造花田禾美的服饰。全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和元素加上现代的裁剪风格,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从小丝巾到休闲衣物再到正装,如今服装成了花田禾美最大的收入来源。这当中,“六分之一蓝”成为了他们的明星商品,获得了贵州省第四届妇女特色手工技能暨创新产品大赛一等奖。经此启发,他们又再接再厉设计制作出了紧跟潮流热点的“要幸福鸭”以及一系列备受欢迎的玩偶香包等。

“贵州的民族文创有时候有点孤芳自赏”,在回答我关于贵州做非遗文创的难处时郭静说道,“我们怀抱着热情做事,但是很多时候确实只是在小范围里有水花。如何扩大宣传,使受众广为人知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因为成本过高,加上没有前例,做非遗文创的压力一直很大。郭静告诉我们,花田禾美这两年才开始有盈利,“虽然我们人少,但每个人都是真心热爱,也才能一直坚持下去。也多亏了很多对非遗文化有感情的人一直帮助我们,花田禾美才能越来越好。”

未来的路,郭静充满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遗,而且与人们的印象相反,恰恰有很多年轻人热爱非遗。花田禾美的团队基本就是一群年轻的姑娘们,她们甘于手工艺的寂寞,乐于向村寨学习,正是有了像她们一样的新一代,非遗才能继续存活并且焕发生机。

(责任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礼盒村寨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礼盒
锅巴粥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礼盒
圣诞彩妆礼盒
《留住手艺》
欢愉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