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09-10梁善添
梁善添
摘要: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但部分人因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不强,他们的潜力就无法被挖掘出来,成就也会受限。但如果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时期就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那么这部分学生未来的成无可限量。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教师要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还要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鉴于此,文章将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意思和较好的学习能力了,而且他们的习惯和思维还没有彻底成型,易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性,将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阵地,促使学生能够对历史学习充满兴趣,能够时刻具备探究历史奥秘的意识。故而文章会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结合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明了要学习首先就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只是听教师讲述历史知识,很少会质疑教师的说法,这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中,教师要讲述与唐朝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从学生熟知的事件或人物出发。这时教师可以提問:“同学们,说道唐朝,你们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唐朝的一些诗人,有的学生则可以会提到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利用这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思绪放在历史课堂上,而后教师再引入教学内容,如什么是遣唐使,鉴真东渡传播了什么?他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二、重视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具备自学的意识。许多学生自主意识缺乏,自控自律能力不强,基本只有教师主动布置任务,学生才会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所以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重视课前预习,要在上一节课结束之后,下一节课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
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自由发挥时间,不能一直以自己讲述为主,需要多设计一些自主探究活动,比如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成长。利用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比如在《盛唐气象》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一座城一个时代”这句话,知道盛唐时期长安城的特点,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长安古城的视频或图片,然后再让学生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去观察记录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城市规划,人口分布,往来人员的身份等。教师还可以从器物出发,阐述盛唐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如当时有蜀锦,唐三彩,邢窑白瓷,桨轮船等。同样,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步辇图》,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和吐蕃使者及其一众大臣,让学生也能体验“梦回唐朝”的感觉。
四、利用微课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利用微课让学生观察历史重难点知识,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复习或是让学生反思。教师只有学会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并将多媒体技术的价值充分体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历史教学手段,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本上或是通过其他途径搜索资料,回答问题。比如在宋元时期,大都市有哪几个?“瓦子”和“勾栏”有什么区别,两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在“瓦子”里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之后还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或是让学生拷贝一份课件,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观看课件,学习历史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彻底了解教师讲述的知识要点,还可以自己定点重复播放课件,细细揣摩。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PPT或是微课视频课件,让学生去讲述教学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新时代中要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重视落实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在历史教学课堂中,还可以创新教学,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电子白板等技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参考文献
[1]苏日珊.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36):188.
[2]祁文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7):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