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睛”不同味
2020-09-10罗依翎
罗依翎
摘 要:《银翼杀手2049》是难得一见的科幻佳作,影片中有许多对前作《银翼杀手》的复刻和致敬。相似的镜头和画面,在这两部电影中却有完全不同的内涵。本文选取片头第一个镜头——眼睛,从视角、主客关系、镜头重点三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电影美学;《银翼杀手2049》;视听语言;镜头分析
影片《银翼杀手2049》(后称《2049》)的第一个镜头是一只眼睛的特写,这无疑是效仿前作《银翼杀手》的开头。但这个镜头相较于1982年的那个画面内涵已变:前作酝酿疑云,后者储存希望。
一、冷酷的视角:“老大哥”在注视着你
《银翼杀手》中的这个镜头,青色的虹膜上映着赛博废都四处弥漫的烟火与灯光。眼睛的特写和工业远景的广角镜头通过蒙太奇的剪辑交替出现,使得这只眼睛有了两层意蕴:
一是俯瞰式的上帝视角,是“老大哥”对世界的考量,它观察着这片废土上发生的一切。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也坦言,这颗眼球是直接根植于某种奥威尔式思想的奥威尔之眼。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描绘的是人们在极权社会的生存状态。而在《银翼杀手》中,无论是复制人还是滞留在地球上的人类,都处于一种被监视、操控的状态,且这一反乌托邦式的设定成了赛博朋克电影的标配设定。
二是冷峻的观察者视角。据导演的创作访谈,在原设中,这只眼睛是属于杀手霍尔登的,但后来导演决定不指明其具体归属,而是作为一种象征保留了下来。这个眼球所体现的观察者是双重的,第一层面上,是以霍尔登为代表的银翼杀手对他们所服务的这个社会体系以及被他们所猎杀的复制人的注视,他们的注视代表着默默地服从和无情的猎杀。另一层面上,这颗眼球和废都景象位于一体,它代表了这部电影,站在了观众的对立面。作为观影主体而言,此时的画面传递出了交流的互动信号。“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此时观众们在看电影,电影也正在审视着观众们。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解读,这颗眼球都很好地营造了一种疑云重重的氛围。
导演雷德利也坦言,《银翼杀手》确实是一部关乎疑心与妄想的影片,而且这颗眼球也强调了主角德卡的窘境,因为在结尾,他相信自己可能是一个复制人。
二、柔和的对视:剧中矛盾和主客关系的缓和
而在《2049》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这只眼睛更柔和了。没有任何眼部装饰,睫毛颜色作浅,柔化了肌肤的颜色,从色彩上更加突出绿色的虹膜。这一次眼球中没有映着任何东西,人们会直观的感觉自己在与其对视。从观影层面来说,影片本身和观众群体的关系更趋向与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前作冰冷的审视,即主客关系的缓和。
这只眼睛之所以会有更加柔和的感觉,从技术层面来说是归结于摄影技术和后期处理的进步——拍摄更清晰、处理更细致、调色更明亮。从色彩来说,肤色的淡化,富有层次的绿色,再加上较明亮的采光,使得整个画面温和而平静。
宏观上往前说,这与前作同一画面的厚重、复杂形成了鲜明对比;微观上向后看,紧接了一个俯瞰缓推的镜头——大量密集的冷灰色的金属板向心排列,同样都是圆形构图的画面,却有迥然的质感,前者温柔,后者冰冷,同时前者呼应了主题和内容,后者奠定了画面的风格。
从内容的照应上来说,这一柔和还体现在了人与复制人关系的变化中。在前作中,复制人与人类的冲突非常激烈,而在后作中,两者的关系維持了表面上的平衡——复制人完全无力反抗人类。
三、不同的镜头重点和剧情呼应
《银翼杀手》中的眼睛特写分为两部分——静态的眼睛和映射出的动态的工业景象,这会让人们更先聚焦于动态的工业景象,其次再关注眼睛的画面。而在《2049》中,眼睛的特写是一个睁眼的动作特写,这象征着复制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银翼杀手》的片头则是左眼的特写,而《2049》中这一特写是右眼。右眼镜头既与前作相互照应,又引出下文。首先,辨别连锁八型的重要依据就是他们的右眼球下方有自己的生产序列号。《2049》开场K退役连锁八型复制人萨伯时,就扫描了他的右眼,在萨伯奋起反抗后,K将其枪杀,并取走他的右眼球作为物证。其次,本作中的反面人物大华莱士公司的老板,华莱士博士是一个盲人,他选择用微型无人机代替他失明的双眼。最后,当德卡面对和自己爱人瑞秋一模一样的复制品时,却故意说出“她的眼睛是绿色的”,以此来表明自己拒绝华莱士的态度。
综上,虽然是极其相似的镜头,但因为不同的镜头设计和剧情,却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但更明显《2049》这一镜头既完美衔接了前作,又蕴含了更多的意义,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系列电影的反乌托邦主题。
参考文献:
[1]陈思霖.死于废土的奥林匹克——《银翼杀手2049》里的科幻与未来[J].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7(6):58-63.
[2]开寅.《银翼杀手2049》与好莱坞的传统观念[J].大众电影,2017(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