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蚕桑文化演变史

2020-09-10王晓龙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4期
关键词:符号

王晓龙

摘要: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蚕桑只不过是布料的代名词,而对于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来说,蚕桑代表着我们中国人们的智慧以及走向国外了解国外的契机。从古代的纺纱织布,到如今对蚕桑的各种开发利用,这看起来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肯定不是这样,蚕桑这一独特的文化是如何在中国产生并发展的呢?我就所了解以及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蚕桑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 蚕桑文化;符号;神话故事;演变过程

谈到蚕桑文化,我们当然得追本溯源,了解它是如何产生的,那就得谈到蚕,而蚕又是如何生活的,而且吐出了如此精美的壶丝,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桑树,在整个蚕丝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是通过怎样的形式传播的,这些都是对蚕桑文化的探究,丝绸之路的出现可以说对蚕桑文化是一个传播的重要时期,而发展了几千年的蚕桑文化在当今社会又是怎样的现状呢,下面的内容是就自己对蚕丝文化的认识。

大约在五千年以前,先民就在中原大地上开始栽植桑树。而桑树是与蚕丝文化息息相关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有“桑”字,《山海经入》、《尚书入》、《淮南子》等不少古籍中都有对桑树的描述,众多出土文物上也有桑树的形象。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而桑树就是用来养蚕的,显而易见,蚕丝文化在那时就一定有了,甲骨文中记载了我国先民重视蚕桑的历史,甲骨文研究学者胡厚宣先生在《殷代的蚕桑织物》考释中,指出甲骨卜辞中有“蚕示三宰”、“蚕示三牛”、“呼省于蚕(快查看蚕事)”记录。说明在殿商时期,蚕丝生产就受到极端重视。

但是在更早的时候有没有蚕桑文化,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至少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蚕桑文化的出现。

蚕桑文化有它自己独特的符号,一个看似简单的符号,有可能就是源远滚长的某种文化内涵的最初表现。文字符号的产生是文化产生的标志,文字符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某种语言的诞生表示相关文化的诞生,蚕桑文化的主要符号在“桑”、“蚕”、“丝”、“帛”数个文字符号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还有许多以“丝"作偏旁的文字出现,这标志蚕桑文化的诞生。当然通过汉字的传播是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

首先,蚕纹陶器和陶蚕蛹的出现标志蚕桑文化的起源,现在出土的很务文物都表明了这一点,如蚕纹双联陶罐,浙江余姚出土的距今5000年的蚕纹牙雕盅,还有1963年在湖南衡东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蚕纹尊(局部), 尊的腹部由无数片桑叶图案组成,叶内饰有蠕动状的蚕纹。非常罕见的尊贵青铜器。西周早期文物伯方座簋,发现于江苏省丹徒县。颈部饰蚕纹,以及商代铜刀、战国时期的水陆攻占铜壶、甲骨文蚕示等,这些都是老师上课的时候介绍给我们的。讲了很多与蚕桑文化相关的文物。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

蚕桑文化符号的大量出现,显示蚕桑文化向观念发展,由于蚕的独特生活习性,即吐丝、结茧、化蛹、成蛾、孵卵、成虫的循环生理特性,容易令人想到天地间生与死的轮回,因此认为蚕是很独特的动物,故先民将蚕现于器物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陶器蚕纹、陶蚕蛹、青铜器上的蚕纹,以及甲骨文出现有“桑、蚕、丝、帛”等。以上为蚕桑文化起源符号,属于非语言符号。

那么古代的人们又是怎么通过语言传播的呢,这就得了解到古代的很多神话故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蚕马故事”和“空桑”的传说。

蚕马故事讲的是古蜀国一家主人久出未归,家中余一小女,思父心切,对着家中白马叹曰:若将父亲找回,愿嫁与为妻。白马闻言,乃奋蹄绝缰而去,不日即带回主人。父女团聚,却未践诺。白马见女子则咆哮。主人因问其故,怒杀马暴皮于庭。女子于庭中嬉戏,竟以脚蹙皮曰:汝为畜生,而欲娶人为妇,遭致屠剥,如何自苦!谁知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数日后,女及马皮尽化为蚕,降落于庭中树上,邻妇争相养之,获茧数倍于往年。因此缘故,树名为“桑”。 (见干宝《搜神记》)

空桑讲的是《吕氏春秋》中记载上古伟人伊尹降生于空桑: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焊(páo) 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日:“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

这些神话故事都是蚕丝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上所述,都是在比较早的时期里,蚕桑文化的一个发展过程。而在汉朝时候出现的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蚕桑文化的传播,丝绸之路是一条7000 英里长,自中国首都长安通往西方直达罗马帝国的贸易之路。历史上,这些路线不但用于丝绸贸易,也包括了许多其它的商品。当然主要还是丝绸贸易,这样,蚕桑文化就走出了中国,逐渐向更多的地方传播。

从蚕桑文化的起源发展到如今,蚕桑文化不仅在局限于物质的大表面上了,像向仲怀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所研究出来的家蚕基因组,就是蚕桑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以及在吐絲方面的研究,对家蚕的遗传的研究,这些都是说明了蚕桑文化也是一门现代科学,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展,它并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遗落,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蚕桑文化人去继承和发展。

社会在不断进步,而文化也不会停滞不前,它也会随着社会的脚步去不断完善自己,蚕桑文化在当代社会除了文学上的内涵以外,更有希望在科学领域做出更大的突破,科学技术愈来愈发达,相信蚕桑文化会在未来发展到更高的高度。为更多人所了解和熟知,能够从平凡的地方产生又回归到平凡中,被更多的人合理的利用,能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

本文系重庆市2019年度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课题“农村幼儿园游戏课程体系建设的本土化实践研究”(批准号:19JGY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周匡明。蚕业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蔡方炉等。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

[3]陶红。蚕丝文化起源与传承。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重庆市垫江县教委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符号
符号大派对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你是“小懒猪”吗
正负帮忙记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学习数学符号,悟出数学本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函数表示符号的追溯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