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少儿出版发展的新机遇
2020-09-10尹立英
尹立英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迎来了中国童书出版的大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少儿出版必须突破纸质范畴,占领数字化技术应用高地,从融合出版、跨领域出版、多元产品开发、营销服务革新等方面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中的考察与体会,从分析新媒体时代少儿图书市场的特点出发,探讨在少儿出版发展新机遇面前采取的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少儿出版;新机遇探讨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关于文化发展的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少儿出版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即立足于少儿读者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少儿服务,出版优秀的少儿读物。面对新时代少儿出版的机遇与挑战,少儿出版编辑该有何作为?出版是文化产业的一方重镇,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图书出版规模日益增大,其中少儿出版是发展最快,同时也是各个出版社竞争最为激烈的板块。随着整体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少儿出版前景可期。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少儿出版而言,充满着机遇与挑战。
1新媒体时代少儿图书市场的特点
目前,少儿出版市场的发展势态良好。然而,在新书贡献率这一数据上,少儿出版的数据却是不断下降的。目前少儿图书市场的特点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新书贡献率不断下降。近几年来,尽管不断有优秀的童书品牌出现,但经典老书长期占据着畅销榜单,新生作家的新作品很难在稳定的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一席之地。二是绘本崛起,但缺乏原创动力。绘本是少儿图书市场中最具潜力的细分板块之一,在目前国内的绘本市场中,外国作家作品的码洋接近50%,因此,我们需要在鼓励原创这一块投入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三是少儿图书市场的比重在持续增加,专业少儿社在整体市场当中码洋占比率在不断提升。少儿的阅读需求相对较稳定,因为少儿图书市场的目标读者明确,同时也很少会受到社会热点的影响。
2新媒体时代少儿出版的机遇
1.1少儿出版的形态丰富性在不断提升。阅读碎片化不仅给成年人的阅读方式带来改变,孩子们的阅读方式也同样受到影响,我们获取信息的过程变得随机,甚至开始呈现出智能化、体验化的趋势。这一新式的阅读场景是成年人和少儿都必然要面对的,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比如AR、VR技术和出版的结合,正在改变着出版业,优质的内容结合新技术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这也是使少儿出版形态不断丰富的一种表现。
1.2全民阅读背景下,图书“走出去”帶动整个图书市场。2018年全民阅读成为关键词,政府极力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并且自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在积极谋求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在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融合。少儿图书因易于传播、在文化上差异较小,使得少儿出版“走出去”成为我国出版产业“走出去”的重头戏。
1.3融合发展带来新机遇。在少儿出版领域,把科普、人文和艺术融合在一起的出版物已经越来越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各个行业谋求更长远发展的一个新路径。例如少儿图书市场上的《地图(人文)》《点亮自然》等这些销量过百的畅销书,我们并不能简单的就把它们定义为科普读物、绘本或是人文读本,这其实就是跨界融合的产物。这些书之所以能够畅销,是因为知识融通给读者带来的那种阅读体验和综合认知是他们真正喜欢和需要的。
3新媒体时代少儿出版的提升路径
儿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读者。如何编辑出版优质的少儿图书,给孩子们的童年阅读打下精彩而坚实的底色,是每一个少儿出版从业者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出版社编辑,面对新时代少儿出版的机遇与挑战,我有几点思考与坚持。
1.1牢记初心与使命严把图书质量关
编辑是“杂家”,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一名优秀的童书编辑,必须具备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一是编辑要有一颗充满爱的赤诚之心,对出版工作有敬畏之心。要有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出版适合少儿阅读,并对其学习成长有良好促进作用的图书,严把图书质量关,不被经济利益驱使,而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编辑图书,从文本意义与质量出发,从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角度出发,坚持纯文学的理念,寻求文学性与可读性的结合,从出版源头把控质量。二是编辑要具备较高的文学功底与写作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优秀的童书编辑必须要具备一定水平的写作能力,如果编辑不会写作,就很难判断书稿的质量,很难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很难让出版物在形象思维和语言的生动性上有所提高。因此,童书编辑要更加广泛地阅读,汲取知识,同时通过撰写审稿单、书评、宣传文稿等案头工作,提高写作能力。三是要具备专业评判的眼光和良好的策划能力,熟悉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与流程,熟悉市场。编辑要了解所在领域的出版状况,对稿件的处理有预判性,具备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挖掘更好的出版资源。策划能力体现了编辑的文化意识、市场意识、社会意识等,也是考察编辑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编辑不需要环环专业,但必须像一条纽带,串联起整个出版流程,这样的图书才能够神形兼备,更加完美。
1.2丰富选题结构把握核心作者队伍
文学创作是充满个性化的脑力创作,不同的作家都有自己特有的写作特点,如何根据作家的创作风格开发最适合的选题,是对图书编辑的更高要求。幻想文学更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趣味,想象力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现实题材作品因为贴近少年儿童学习生活,也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和阅读需求,甚至更能引起少年儿童读者的共鸣。这二者风格迥异,但都有适合自己的出版空间。同一部书稿,交由不同的编辑做,其品相乃至市场影响力都会不同。因此,编辑出版是再创造的过程,好的图书编辑能够不断地寻找作家的创作特点,给予图书准确的文本定位和市场定位。同时,童书编辑还要根据作品特点把握出版节奏,秉承不急功近利的原则,踏实做好每一本书。
1.3坚持创新拒绝跟风出版
当前,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切入少儿出版领域,一方面市场呈现出热闹丰富的场景,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同质化同类化出版物纷呈的现状。经典扎堆,名家名作扎堆,而新人新作新选题的比例相比之下很小。在此情况下,做经典还是做原创?是做大家还是做新人?是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还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其实这两方面并不矛盾。我们不能只追求经典,更要有创新意识,其实任何一部经典都曾经是那个时代的创新产物,只有源源不断地涌现新人新作,图书市场才会更丰富多彩,儿童文学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创新是文学创作的生命,也是出版发展的动力。不论是已经功成名就的文学大家,还是初涉文坛的后起之秀,都应时刻牢记“创新”二字,常做常新,才不会被读者和市场所抛弃。作为原创图书编辑,需要一直坚持原创,不做类型化、同质化图书,保持一贯优秀的口碑。
4结语
当下,中国出版已经进入“童书大时代”,面对少儿出版高速发展的状况,身为编辑,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多思考,培养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倡慢创作、精出版,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开拓更多高质量的精品出版线,呈现更多高品质的原创童书,为少儿出版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赖雪梅,杜都.增强现实在少儿出版领域应用的发展与提升[J].出版广角,2017(24):17-19.
[2]徐铭爽.浅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少儿出版[J].传播力研究,2019(17):156-157.
[3]郭予恒.浅议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模式下少儿出版的变化[J].新闻研究导刊,2019(7):171.
(河北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 05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