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行合一: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路径初探

2020-09-10葛伟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4期
关键词:议题政治课思政

葛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有了新的要求。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始被广泛应用。教师需要对议题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理解其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处理好议题式教学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做到议行合一。发挥思政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应采取活动形式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开展学习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在对议题式教学路径的探究中,应注意围绕议题材料选择,精心创设议题情境以及对知识的反思践行,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展开。

一、材料选择—议题式教学之基

(一)材料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一重要特征就是时代性。在议题的选择上更要体现紧跟时事,链接时政的原则。在议题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正能量的社会热点作为议题。例如在讲解必修二第四课第二框体《我国的社会保障》这一内容时,我选择的材料就是在疫情防控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如何撑起一把保障基本民生水平保护伞的事例。教师要善于发现热点话题或时政新闻中蕴含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将其中可以融入教材的内容转化为有效议题。使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材料的选择应具有生活性

议题式教学是一定活动中的议题,是一定材料中的议题。材料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如果设置大量远离学生实际或者脱离生活的材料,不仅教师需要花时间介绍材料背景同时还会使课堂显得枯燥空洞。例如在在讲解部编版必修二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这一内容时,围绕“怎样弘扬劳动精神”议题,我结合学校开展的每周晨扫活动和学生填写的劳动教育手册,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观念。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整合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学习。

二、情境创设—议题式教学之本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是说教课,而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门课程要引导学生整合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凭借相关情境的创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议题式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就尤为重要。

(一)情境的可议性

议题式教学核心在“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选取合适的议题为切入点,随着每个议题中情境的创设引出议题中需要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议题的选择要具有可议性,一方面要考虑议题是否可以得到充分的探讨,能否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考虑议题情境在探讨过程中的延展性。学生是否学过、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接受等。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必修二第二课第二框体《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一内容时,对于第二目我一开始设计的议题就是“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什么?”这一议题直接就在书本上有答案,可议性不高。于是我将它改为“政府是如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增加议题深度的同时也和第一目联系起来。

(二)情境的思辨性

教师要学会创设开放的探究环境,设置思辨性的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分析议题解决议题。教师应创设思辨性或两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在思维的激荡中构建知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些议题情境的处理上交给学生。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材料收集整理、发散辨析和知识迁移,通过问题辨析、观点交流、思维激荡和陈述表达,提高学生分工合作能力,学生的思维层次与水平能够得到提升。问题的探究环节可以无固定答案,引导学生对创设的思辨性情境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在思辨的过程中实现有效果的价值引领和价值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

三、亲身践行—议题式教学之魂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亲身实践,由思政小课堂迈入社会大课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要有公共参与意识,积极准备,认真参与。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领会到公共参与的意义。通过各种符合高中生生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议题式教学时,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参与社会生活的议题讨论环境,对学生进行活动辅导和反思践行。

在设置活动时要注意符合高中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不能设置学生做不到的活动或者没有参与活动的条件。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坚持以生为本,注重乡土资源的开放与利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必修一第三课第一框题《伟大的改革开放》时,设计教学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乡有哪些变化?”以家乡合肥改革开放前后变化为例。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時间通过实景拍照、名胜探访、地方志阅读和今昔对比等形式收集资料,课堂分享。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从学生自己亲历的社会生活出发设置议题,践行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亲近感,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思政课程的核心素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政学科内容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组织和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大课堂中寻找教学资源,开发学生思维。从课上延伸到课后,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学生眼光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本,不再局限于分数,使得高中思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多样化。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在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后,形成强烈的政治认同从而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亲身实践,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感悟体会。

议题式教学是新时代下落实思政学科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议题材料的选择,情境的创设和课外的亲身践行等方面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光有“题”而没有“议”。从材料、情境、反思践行等方面共同演绎着高中思政课程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推动活动型学科课程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邹双国.情、议、行: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三要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五期.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议题政治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