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问题

2020-09-10李兰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子监焦仲卿刘兰芝

李兰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統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千年沉淀下来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通常都在说“单口相声”,导致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更别说挖掘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了。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讲解韩愈的《师说》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贞元十七年(801),韩愈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才在当年十月得到了国子监四门博士的官职。此时的韩愈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报国之志。但是,到国子监任上后,他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了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的人,士大夫阶层存在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韩愈对此痛心疾首……”

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韩愈创作《师说》时的社会环境,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论语》开篇就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学”作为整部《论语》的领起字,可谓意味深远,说明“学”是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关键。《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敬学对于传道、治国、平天下皆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热爱学习,尊重老师,不耻下问。

二、合理提问,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许多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提问,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

例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师: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生:刘兰芝、焦仲卿、焦仲卿的母亲、刘兰芝的母亲、刘兰芝的哥哥以及媒人。

师:两个主人公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生: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师:这样的结局让我们感到痛惜,你们觉得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生:焦仲卿的母亲嫌弃自己的儿媳妇,可是焦仲卿却盲目听母亲的话,如果不是他太过孝顺,就不会发生后面一系列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悲剧。

师:那么,孝顺是不对的吗?

生: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们五千年流传信奉的道德准则。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及长辈。但是,我认为“孝”也是有标准尺度和底线原则的。曾子提到孝分三等,大孝是让父母获得尊敬,次等是不辱父母的名声,下等是仅能供养父母。我们在态度上恭敬、物质上尽力、精神上给予他们温暖。当我们和父母有了分歧时,我们要理性对待,及时沟通,不可盲目顺从。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孝顺的。

师:说得有道理。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但是“继承”不等于原封不动地“接收”,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此,学生也就能辩证地看待“孝”文化,认识到批判性继承的重要性。

高中生即将进入高等院校接收高等教育,他们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的元素渗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同时注意传授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之所在,从而让他们铭记于心,不忘传承。

(作者单位:云南省富源县胜境中学)

猜你喜欢

国子监焦仲卿刘兰芝
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情感变化
参观国子监
唐代国子监办学盛况实录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中国古代大学:国子监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