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业后进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2020-09-10刘铁园杨素真

关键词:转化

刘铁园 杨素真

摘  要:高校后进生是校园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一类群体,其主要特点为学业不佳、心理状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随着该群体数量的逐年增加,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文章在对广西某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影响后进生学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后进生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意识薄弱,且家庭和学校作为外在影响因素,也影响着后进生的学业状况。后进生学业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学生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加强教育,家庭关注学生成长,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培育学生成长,扭转学业不良现状。

关键词:高校后进生;学业不良;转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角度来说,依然存在着一些影响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问题。“以生为本”是当前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而素质教育则是这一教育理念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后进生则是众多学生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关注小学、中学的后进生,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高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后进生这一群体也逐渐引起更多关注。随着该群体产生的消极影响逐渐扩大,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行“对症下药”。

一、后进生及其特点

(一)概念界定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等,在1905年研究中小学学生的辍学情况,首次采用“Laggards in Our Schools”一词来描述这群学业成绩远低于其他城市学生的水平的学生,这便是最早提出的“后进生”概念。美国学者S.KirK在20世纪60年代对后进生这一概念做出解释,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1]。

《教育大辞典》对后进生的定义:思想行为上存在很多问题,距离教育目标较远且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2]。国内研究者曹鹏等认为后进生是指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但在智力和生理方面并无缺陷的学生[3],陈三军认为后进生是由于其他原因没有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活动,导致学业不良但智力正常的一类群体[4]。综合已有研究,研究者普遍将后进生分为:学习型后进生;思想品行型后进生;学习和思想双差型后进生[5]。但无论何种类型后进生,他们身上大多都具有学习动机不强、心理状况不佳,行为习惯不良等行为特点。

(二)后进生个性特点

1.自卑敏感

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自卑的人往往其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后进生因长期处于一种低自我效能感状态下,总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会失败,长此以往容易產生学业习得性无助心理,会更加自卑。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敏感,往往在遇事时首先否定自己,缺乏竞争意识,学习上也不愿意努力,容易满足。

2.矛盾焦虑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心理平衡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但事实上,总会出现一些事情来打破这种平衡,因此人类总处于打破和维持平衡的状态下。认知失调是后进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经常处于一种应该好好学习但又无法坚持行动的矛盾焦虑状态。既想上进好好学习,但习惯性的懒惰使他们“出师未捷身先死”,思想与行动的分离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6]。另外高校中的众多评奖评优以及班干部任职都与学习息息相关,因此,后进生既渴望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但因自身现状会失去很多机会。由于思想与现状的落差,会导致他们出现矛盾焦虑的状态。

3.厌学无助

后进生在学习上的压力要比其他学生更大。一方面他们已经被“标签化”,认为他们就是学习上存在很大问题,并且他们自我意识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刻板印象,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如他人,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出现学习困难、吃力的情况。心理与行为上的双重压力,导致后进生会产生对学习的习得性无助感,更有甚者出现厌学的情况。

根据后进生的概念以及行为特点来看,学业不良是后进生较为明显的一个“身份特点”。学业作为学生的根本,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寒窗苦读十几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进入大学校门,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导致高校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后进生。后进生的增多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学业落后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及未来发展都带来一定影响,故对学业后进生的关注与分析也成为高校教育的现实要求。

二、学业后进生成因分析

(一)后进生学业现状

学业不良是后进生最突出的群体特点。为更好的开展研究,本文以广西某高校为例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某学院人数共2072人,经调查,不欠学分的人数有806人,占比38.86%,欠0-15个学分的学生人数为889人,占比42.86%,欠15-25个学分的人数有115人,占比7.47%,欠25-50个学分的人数有177人,占比8.53%,欠50个学分以上的人数有47人,占比2.27%。

(二)学业不良的原因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从内因层面分析,主要集中在自身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兴趣不高以及学习意志薄弱方面,外因层面分析则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管理不严以及社会风气影响不良这三个方面。

1.自身因素

(1)学习动力缺乏

一些研究发现,后进生大多都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学习目标[7]。一方面,在进入大学之前,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一所好大学,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当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突然便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目标,不知为何而学。另一方面,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从被动地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到自己主动学习,这两种学习模式的转换给本就处于松懈状态下的学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缺乏学习动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于个人的未来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导致缺乏动力去学习。由此,寻找学习目标,建立清晰的人生规划对于学生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2)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8]。学业后进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其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不强。对专业的认知偏差,导致学习兴趣的缺乏。心理学认为,认知的偏差必然导致行为的失调。由于某些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太强,学起来过于晦涩难懂,学生可能会认为其实用性不强,由此产生一种专业“无用论”思想。应试教育大环境培养下的学生,更注重其专业对未来就业的实用性,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意识。另外,高考失利,专业调剂,所学专业非自己喜欢的,专业过于冷门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

(3)学习意志薄弱

学习意志薄弱,持久度不够也是影响后进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研究者指出,后进生意志力薄弱,当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想到逃避,做事很难坚持下来,往往虎头蛇尾[9]。同时,他们很难完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纪律性也有待加强。此外,后进生还容易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自控力差,如沉迷网络、作息不规律、旷课逃课等。意志薄弱,难以自控,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是后进生鲜明的群体特点。

2.家庭因素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家庭氛围、家长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父母文化水平低,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当;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不当,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出现问题父母一味的责骂孩子,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胆小怯懦的性格,遇事逃避退缩;父母疏于管教孩子,只保证其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忽视孩子爱的需求,而这些孩子往往是老人带大的,老人的过分溺爱,缺乏对孩子应有的管教,长期以往形成傲慢无礼的性格,很有可能走上“歧途”。

3.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管理对后进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直观上讲,学校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场所。从教师层面上来看,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因素,一些学生因不喜欢老师的授课风格而排斥这一课程,从而造成了学业不良。另一方面,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有些只停留在出勤率、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上,没有深入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此外,学校的管理制度松懈也是造成学生压力减小,自我要求放松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某高校为例,原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显示,学生在读年限为3-6年,对欠15个学分的学生进行退学警告处分,对欠25个学分的学生退学处分,而在规章制度修改为学生在读年限为3-8年,取消退学警告和退学处分后,学生的压力明显变小,欠学分人数比最初逐渐增多。

三、学业后进生转化策略

后进生的转化一直以来是教育者关注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开展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这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师巧用心理效应

1.巧用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由美国气象学家Edward N. Loren于1963年提出,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后进生因长期处于自卑敏感状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一声肯定都有可能在学生心理刮起“飓风”,成为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一个支点,进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后进生因学业不良,可能长期处于自我否定状态,教师的肯定、鼓励对其来说就相当于一剂“强心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能够从细微之处关注学生,从正面给予引导强化,激发学生的潜能。

2.巧用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待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够戏剧性的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10]。后进生的行为往往表现较差,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教师已经对其形成刻板印象,认为其很难达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从而对其学习行为产生漠视的态度。后进生感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自身学习的动机需求又不强,自然得不到好的成绩。教师应及时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与期待,让其在教师的期待中逐渐改变心理状态,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巧用登门槛效应

1966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费里德曼与弗雷瑟提出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与攀登阶梯是相似的,只有一阶一阶的上,才能够登上山顶。类似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宜对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提出高的要求,换言之,应该提出一个较低的小要求,待学生完成之后,并通过不断的鼓励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努力完成。在定目标时,教师也应因人而异,将目标分解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针对不同的目标再进行分步分解,逐步完成,达到后进生转化的目的。

(二)学校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合,学校有力的监督管理是促进后进生学业转化的一个有力举措。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文件适当增加后进生的学习压力,一方面从外部给学生施压,提升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后进生由内向外的转化。学校開展的相关学风建设活动,如,对于欠学分的同学要求进行早读晚自习,组织期中考试,开展朋辈辅导多种渠道加强学风建设等活动,旨在通过不同方式强化后进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有一批后进生还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学期前不欠学分的人数由806人,增长至1026人,并且每个欠学分段的人数也明显降低,欠学分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图2  欠学分情况统计

(三)家校沟通,强化教育效果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论述过教育中家庭的重要性,故家校教育应相辅相成、加强沟通。加强家校沟通,一方面是让后进生家长能够更多的了解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及时对后进生表达关心,进行鼓励;另一方面是能够通过家长的帮助更全面了解后进生,把握更准确的信息,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学生,促进其转化。同时,家校沟通也能够帮助后进生改善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家长应了解和帮助孩子分析后进的原因,陪伴孩子,帮助他们一起重新找回信心。

四、小结

高校学生工作者更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帮助其发掘自身的潜能,从而建立起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家长也应做好教育引导,及时强化教育效果。从家校出发,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切实推动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的转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学校以及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后进生摆脱“后进”,成长为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邵政.从心理学角度谈后进生教育管理的策略——基于某大学大外部留学班学生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0:154-155.

[2]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增订合编本),1997.

[3]曹鹏,王岩.中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J].行政科学论坛,2005,19(1):152-154.

[4]陈三军.运用心理学效应转化后进生[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5]刘朝庆.利用心理效应转化非智力型初中化学后进生的案例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6]夏益娴.高校后进生心理特征及转化艺术探析[J].科教文汇,2012,1:181-182.

[7]徐频等.高校后进生成因及转化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5(5):83-84.

[8]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4.

[9]刘顺传,周文斌.高职院校后进生跟踪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系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4):78-80.

[10]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394.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转化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大学生外在压力的转化研究
引例浅谈导数应用中的转化策略
对小学副班主任做好育人工作的思考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