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

2020-09-10牟向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牟向东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部分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义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育人”课题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多层次发展的内在需求,亦是有效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水平的剛需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全方位育人”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相关的高校教育人才为辅导主体的原则,实现全员性、过程的连贯性和环境的全方位性的教育全面性。要想实现全员育人,就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相关教育“领头羊”的骨干作用,从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本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全方位育人”的内在意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教育对象进行阶段化反思,并提出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发挥课堂主体化教学作用、改革教学方法等策略。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5-0025-02

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当代社会‘剥削’范畴的理论内涵研究”阶段性成果(16JDS ZK05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指导工作的相关教育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方位”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工作目标及工作理念,在整个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基于实际思政教学情况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教育思想的层次全方位实现综合化、完整化、彻底化的“全方位育人”教育工作,进而借此开创国内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现阶段国内的高校思政教育育人工作指明方向[1]。

一、“全方位育人”的内在意义

“全方位育人”是高校进行全体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形式统一体,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垂直联动、水平沟通以及高校全体人员参与的教育育人工作体系,从而牢牢掌握思政教育育人工作主阵地和话语权[2]。

(一)育人工作主体的群体性

“全方位育人”理念下的思政教育育人工作往往存在自身复杂性及特殊性的特征。因此,高校只有通过建立“方位化”的育人模式,通过紧密与高校工作者进行配合运用于实际育人过程中的全主义化的协调保障工作,共同参与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才能够真正为实现大学生的“全方位”育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全方位育人”工作模式的最大亮点,而且是其价值所在。只有全员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维护、完善好大学生“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环节,才可以在较高层次的认知维度上激起高校中工作者进行思政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从育人过程中从主体方面促进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二)育人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思政教育育人工作所进行的价值意义在于能够更准确、有效地引导受教育主体——大学生将自身的内在思政的衡量标准,外显式地转化成为个人在意识及行为上的良好习惯,并逐渐认识到思政教育对自身的益处及“塑己”的作用,然后慢慢地将这一认识稳定下来[3]。“全方位育人”包含全程育人这一要素,即通过全程跟进,并努力捕捉大学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目标教育的关键教育,从而突出教育要点并有针对性地努力工作,以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许多大学生在大学不同的成长使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之类的问题。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很容易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迷失、自暴自弃,承受严重的心理负担。及时抓好关键点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思想负担,使他们更容易卸下思想包袱,从而实现思政育人工作的连贯性。

(三)育人工作环境的全方位性

全面的教育环境是将课堂理论教学、思政文化活动以及实践学习三者与育人工作环境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学习课堂相结合起来的教育共同体。将育人文化有效地嵌入校园活动环境中,同时师生对于“全方位育人”思想的认识、师生的人际关系及其生活活动形式具体所包含的精神文化,都可以归属为影响学生的思政教育以及政治意识的关键因素。相关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渠道,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教育对象的阶段化反思

所谓大学生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的价值,是指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之间作为价值和对象的满足、指引以及强化的相互关系。大学生的政治教育价值观和思想形态主要构成部分是大学学生以及社会阶级。满足社会主体的需求基本上可以满足该社会中特定人群的需求或每个人的特定需求。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的关键构成载体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信赖的社会职业接班人的培训是政治对学生的教育和思想意识对社会需求的反映,这与学生成长为专业性人才之间的关系是相符合的[4]。因此,下面提到的学生政治教育和思想意识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

教育对象的发展往往呈现出可循性的阶段性特征。对于大学生:大学一年级时渴望梦想与寻找梦想,对一切事物和好奇心的新鲜感都比较强烈;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会则会感到生活更为舒适并想处于“玩”的状态;大学三年级时,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努力学习甚至是工作;大学四年级时开始“醒来”,而且讨厌时光的无情,时光的无法返回[5]。大多数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出现这种普遍性的“无所适从”的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实际化地基于主体处于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及训练。不同的阶段,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将有所不同。渐进式教育是在目标性更强的思政教育中使大学生更加明晰自身的价值取向的可取方式。

三、实现全方位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实现对大学生的全方位思政教育,其中一个关键的教育理念就是从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上的主体、根源——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出发,从而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进行相关思政教育的授课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身的切实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马斯洛的需求相关教育习题化的系统理论中,大学生“全方位教育”理念中的“自我实现”需求在其中是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内容。在实际研究调查的工作进行过程中,许多学生对这些主要的问题仍然会感到困惑,无法找到使问题清晰化的关键条件。因此,在大学政治思想课中进行科学教育时,必须解决学生的困惑和在思政教育价值取向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应该深入地开展挖掘、实行工作,而非简单的照本宣科。

(二)发挥辅导员、课堂导师的主体能动作用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否成功开展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班级中的辅导员及班导师。因此这占据思政教育主体地位的两者应全面面向学生,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中的思想问题。导师必须注意学生对于思政教育意识形态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并基于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多多尝试与学生进行积极化、深入化的有效交流,从而加深与学生心灵层次的沟通,将师生关系紧密化。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真实人格特质,然后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三)发挥课堂主体化教学作用

高校不仅要继续作為思政理论课的教育主体,而且要充分发挥特殊课程在不同班级的教育作用[6]。在这一阶段,国内高校普遍都能够遵循国家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要求,在学生的教学课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教育的核心理论课在课堂上以完整化、标准化的教育模式给呈现出来,并且还能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部分发挥相应的实践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例如高校开设的“敬老院敬老活动”“伟人纪念馆参观活动”“义工活动”等。学生可以在校外进行实践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率,从而在教学的实践环节做好“全方位育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

(四)改革教学方法,力求引“生”入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方式。但是,当学生长时间观看多媒体时,会产生视觉和审美疲劳,从而导致多媒体的作用将大大降低。这意味着教师在创建多媒体学习程序时,无论是图像、声音、内容还是案例,教师都必须努力选择代表色彩较强的资料,从而避免繁杂化现象。这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体现,而且是教师教学思政教育的艺术视觉体现,还是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能力体现。

长期以来,实践指导被认为是补充专业指导的必修课[7]。可以看出,在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他们更喜欢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进行“沉浸式”体验知识教育的思政教学方式及明晰自身价值取向的方式。通过动手实践,大学生可以对社会的现状和需求有更深刻的了解,明确他们的责任,并以有机方式融入学生的思想和实践。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有利资源,丰富思想政治课和普通课的教学内容并加强其积极化的促进力。

参考文献:

[1]彭秀梅.如何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智库时代,2020(3):249-250.

[2]吕凯,刘海霞.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策略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3-4.

[3]韩杨.思政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的农业院校学生培养模式创新——评《大国乡村振兴》[J].中国食用菌,2020,39(1):46.

[4]于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南方农机,2020,51(1):203.

[5]谢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2):184.

[6]党姗,马晓川.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20(2):23-24.

[7]贾若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20(2):31-32.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