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2020-09-10李丹琪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摘要: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带来全新挑战。在此背景下,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高的网络评论人才,对于打造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大学团队探索的集“课堂教学”“讲座培训”“网评大赛”于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新人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1]《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善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等文件中也提出要“统筹推进网络建设、网络监管、网络评论队伍建设”。近年来,海南大学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高校网络评论人才队伍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时代发展呼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型人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交往形式,对价值观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作带来新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网络技术发展、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需回应的时代课题。

首先,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应发挥主要作用。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2017年,中国网民和手机网民规模已超过总人口的50%,且中学生群体占比超过25%。[2]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群体,必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以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建构清朗的网络空间。

其次,牢牢掌握网络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领导权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各种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为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自觉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培养网络创新型人才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无论是网络健康发展,还是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都离不开人才培养。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育人。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方面,除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以外,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但从总体来看,目前高校对网络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人才数量较少,整体力量较弱,作用不突出,亟需创新培养手段,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網络思想政治教育 “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做法

“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培训、网评大赛的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其中,课堂教学是理论知识传授,讲座培训是经验方法学习,网评大赛是实践能力锻炼,这三者相互促进,在学习理论和经验方法基础上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中总结经验方法和提升理论水平,总结经验方法后要在实践锻炼和理论学习中反复检验和提升。

(一)课堂教学:讲授与学习网络理论知识

课堂教学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即通过传统的课堂和现代网络课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知识和与传播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思想政治和网络评论方面的理论知识。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基础知识,即学习互联网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历史发展和网络评论相关知识等,掌握网络的原理、特性及运用,并养成实时关注网络发展动态的习惯。二是网络热点事件的评论。每周一次由学生回顾一周以来发生的国内外热点事件、突发事件和公众对事件的反应,并发表自己对事件和公众反应的评论,老师针对学生的评论就内容、观点和思维方式等做简要点评。三是专题性网络知识讨论,即不定期组织专题讨论,就某一网络热点事件展开讨论,或是对网络评论方法的交流和学习。

(二)讲座培训:学习网络评论写作的经验与方法

讲座培训的具体做法是:每期选定一个主题,邀请宣传部理论处、网络管理处、海南日报、海南省电视台等单位的网络评论一线工作者或专家学者为学生作专题报告和经验交流。讲座培训是开拓视野的窗口,让学生更加了解网络评论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网络评论写作的积极性,也学生学习网络评论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和专家学者互动交流的平台。两年多来,每年举办6次培训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三)网评大赛:在实践中提升网络评论写作水平

网评大赛,即网络评论大赛,通过学生写作、教师点评、师生互动,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育平台,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评论写作的能力。具体办法是:一是组织网评月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多种渠道,向全校学生征文,邀请专家对论文进行等级评定,遴选优秀作品,优秀作品获得者(通常为每月10人左右)有资格参加年终总决赛的预赛。二是年终总决赛预赛。由每月月赛优胜者组成,比赛方法为现场根据既定材料写作,由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经过专家评审,遴选优秀作品。优秀作品获得者(通常为8—10人)有资格参加年终总决赛。三是年终总决赛。决赛场地分为主会场和考场。由专家现场出题,选手在封闭考场独立作答,15分钟审题,1小时写作,完成之后回到主会场依次演讲,评委现场打分,并评出获奖等级。而在选手做答的同时,其他学生在主会场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对选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就如何破题、写作的重点和难点、写作步骤等问题深入交流。这一过程让选手和观众都受益匪浅。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近年来,海南大学教学团队创新思维方式,在探索“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教师单向灌输向师生交流互动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由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由学校培养的单一模式向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转变,有力促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学生专业自信明显增强。一是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明显提高,参加网络评论的投稿数量逐步增加,社会各种舆情热点都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二是网络评论写作能力大大增强,稿件质量明显提高,一年来,参加网评写作的几位学生在海南日报发表评论文章33篇。三是思想观念逐渐转变,专业自信逐步增强。大学生通过参与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以及网络评论的写作,更加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自觉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专业的和学科的自信心、归属感明显增强。

(二)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明显提高。一是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增强,越来越多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网评写作;二是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该活动先后获得教育厅和省社科联的课题资助,也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海南日报等合作单位的认可;三是大学生在报纸上发表评论文章以后产生积极的社会反响,部分市、县宣传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希望加强合作。

(三)探索了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综合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四)打造了一支网络评论工作人才队伍。“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整合了校内外资源,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和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宣传部、团委、学工处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支生机勃勃的网络评论工作人员队伍逐步建立并日益加强,在网络舆论引导中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合一”人才培育模式的基本经验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要精心组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要视野开阔,眼光长远。为此,要将“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推进与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强国结合起来,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设计和谋划。同时,精心组织各项环节,使得课堂讲授、讲座培训和网评大赛能彼此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学生綜合素质的提升。

(二)主题鲜明,目标聚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价值引领。社会生活是鲜活的,每天都有新闻事件发生,但不是每件事情都值得评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中,网络评论关注的除了社会热点以外,也有国内外形势和老百姓身边的小事,评论的方向主要是“价值引领”,即追问事件背后的“为何”和“应当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对日常生活琐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多种平台,多重激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育人。“实践性”是“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即通过多种平台的锻炼,使学生练就网络评论的“格斗”功夫。为此,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讲座培训、网评大赛,都特别重视具体的操作思路和写作技巧,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校园BBS等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和讨论。在此过程中,要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激发不同年级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使一批批思想敏锐、兴趣浓厚、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网络评论者不断脱颖而出。

(四)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队伍建设。网络应用的广泛性和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常抓不懈。为此,一是要整合资源,调动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专业与兼职等不同类型的资源,共同致力于网络人才培养。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评论工作机制,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的关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协调下,形成分工合理、沟通顺畅、互助协作的工作关系。三是要加强网络评论队伍的梯队建设,既包括管理者队伍,也包括网络评论人才队伍,建立“传帮带”机制,促进网络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建设网络强国 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www.cac.gov.cn/2014-02/28/c_126205858.htm

[2]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sohu.com/a/220479506_118392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0

作者简介:李丹琪(1994.5.—),女,湖北武汉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