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来的惊喜
2020-09-10赵翠芳
赵翠芳
摘 要:美术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有重要作用,为小学生提高美术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美术课程特别是拓展出来的校本课程对学生个性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激发了孩子们热爱本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热情。
关键词:校本课程;民间艺术;美术素养
一、研究缘起
朱永新教授说过,新教育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由阳光的轻轻照耀,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各得其宜,都得到应有的发展;通过保证每个学生的幸福,保证每个学生给自己赋予生活意义的自由,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应该是新教育的理想追求。朱永新老师曾提到“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学校建立特色是非常重要的,特色教育往往是转变学校形象的一个突破口。”艺术能够让机械枯燥的生活变得轻松、美好,把被课表分割的生活重新连缀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让生命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显得紧张与忙碌,而仍然拥有从容与优雅。
剪得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剪纸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了孩子们的个人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开发小学剪纸课程,是学校开展艺术新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次小学美术国家教材《双胞胎》一课的教学,燃起了孩子们对剪纸的热情。课后学生们都要求这一课再加课时,很多学生都对此喜爱有加。从那一刻起,我决心先从自身学习剪纸,与学生一起实现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二、《快乐剪纸》研究阐述
2011年研究确立了《中国风——快乐剪纸》校本课程,完成了剪纸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小学剪纸活动课程是属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在校外民间艺术家指导下开发的。
从2011年至2014年,开发剪纸活动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2012年为临摹期:重技能,轻知识;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阶段2012年—2013年为萌芽期: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可设立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小学美术教育进行了整合,在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在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現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经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阶段2013年—2014年为成长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积累掌握了一定的剪纸元素与技法,这个时期既重视孩子们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
学校每年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对外开放的素质教育报告会,还有六一艺术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交流、展示的舞台。这么一来,既显示学生的剪纸才能,给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剪纸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体验成果的快乐。
三、研究启示
(一)在传统艺术剪纸课程中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剪纸创作中乐趣无穷。 剪纸活动正是在锻炼学生在形象、空间方面的智力。学生在剪纸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养成了专心、细心和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培养了创新能力、艺术审美情趣和自信心。如:很多学习剪纸的学生反映,他们以前有不喜欢做细致事情,没有耐心,粗心的毛病,学习剪纸以后,看问题变得细致了,能耐住性子,做题的准确率大幅提高;还有的学生说以前最怕写作之类的语言性的学习写作,写什么、说什么总是干巴巴的,没有细腻的感情,现在通过剪纸的学习,懂得了细心观察和认真体会,写作也像剪纸一样,生活中留心观察,写作认真思考,这样写作也有东西写了,水平也开始慢慢提高;还有些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对生活观察细致,在剪纸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优势,从而逐渐变得敢想敢做,从容自信。
(二)在传统剪纸艺术课程中通过自探、自创、合作,培养学生创造力。因为剪纸工具简单,易操作,学生很快喜欢上这门艺术,剪纸又有很多规律可循,纹样传统又具有艺术性,所以学生普遍对剪纸有着高涨的热情。学生通过剪纸学习,掌握了剪纸的基本纹样知识和基本刀工技术,能够大胆地理解和想像,创作出许多有想法的作品,使个性得到了张扬。我还引导孩子们将剪纸技能与大自然的奇趣美妙、生活的丰富多彩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构图、学习布局,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在“感知—鉴赏—创造—展示”过程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许多孩子从剪纸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兴趣。
(三)在传统剪纸艺术课程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剪纸看似平面,没有太多丰富的色彩,但是它具有富含深刻内涵的特点,它具有巧妙的创作意图,深刻的譬喻。例如:公鸡喻义勤劳,猴子体现机智,老虎代表勇敢,海鸥象征团结,这些积极向上的寓意给孩子们以启发、鼓励,“经过剪纸学习,孩子们变得心灵手巧,顺手可剪小图案,通过学习,孩子变得更加聪慧可爱,学习中,他们懂得了友爱与合作,以上这些都是比学习好更加重要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孩子收获还是很多的。
小学一节课时间一般为40分钟,当我们的学生在专注于剪纸的时候,他们往往对铃声听而不闻,这不但是兴趣的作用,也是他们在挖掘他们的意志和耐力,渐渐养成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
(四)在传统剪纸艺术课程创作过程中,勇于探索创作,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千刻不落”“万剪不断”说的是剪纸。学生在完成剪纸作品时务必做到专心、细心、耐心,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几年的剪纸教学实践,锻炼了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养成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习惯和品质,并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剪纸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个别同学学习困难,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剪纸班上,充分展示了自己剪纸才能,让老师和同学惊叹不已。在剪纸课上找到了自己的信心。
学生在剪纸欣赏与创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生接触各种形式、风格的剪纸作品,使他们在观察、分析、比较过程中学会剪纸创作的语言,领会剪纸创作中动静、虚实、疏密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剪纸的稚拙、朴实,从而感受到剪纸的魅力所在。
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我们不是用剪纸来影响孩子,而是用剪纸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虽然仅教学生六年,却能影响学生一生。剪纸不单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剪纸是一项精细的手工创作,它的構思、立意可以是发挥想象,天马行空、任意翱翔。但剪纸真正操作起来,却需要足够的耐心,容不得半点马虎,剪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千刻不落,万剪不断”,所以先剪什么、后剪什么、哪个地方阴刻还是阳刻,用哪种手法处理,都需要学生在剪之前做统筹细致的安排,这就为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无比宝贵的影响。以剪纸校本课程为依托,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领域,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热爱文化,进而参与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也使他们感受到剪纸的乐趣。
给学生一座彩虹般的桥梁,让他们来俯瞰世界感受生活之美;给学生一片空旷的天地,让他们去自由感悟体验创造之美;我希望让孩子们在剪纸的世界里,从平凡中去学会创造,投入其中,让孩子们尽情抒发心中所想,用这份想象激发表达和创作的欲望。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我们的思维,融入了我们的身心,生活的感动无处不在。它就在这些细小的美丽中。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 崔允:《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 美术课程标准》。
[4] 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