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识能动性角度的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建设探讨
2020-09-10冯炜雯
冯炜雯
摘 要:高等院校是国家建设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承担着育人的伟大历史使命。与此同时,高校也是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意识形态的重要场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意识形态建设相融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多种意识形态共存,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出现了一些偏差。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国家的未来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意识能动性角度阐述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价值,从网络信息带来的困扰、新媒体的发展不利于意识形态的传播、西方文化的渗透在逐步加强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状况,提出积极构建高校网络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生活相融合等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意识能动性;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中图号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6-0260-02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产教融合教学方案与模式探索——以‘易宁正弘’为例”(GG-630801-X-2018-02)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一定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承担起育人的伟大使命,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栋梁之才。在此过程中,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要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大学生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要依据暴露出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于意识能动性角度正确认识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价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历史发展证明,意识形态对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期积累。从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经过数个朝代的漫长积累才形成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先进社会制度。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要实现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需要一代一代的中国建设者为之奋斗,并促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高校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前我国高校的科研队伍和科研力量都非常庞大,科研成果也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后备力量的需要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纵然世界风云变幻,中国始终坚守原则,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将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分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需要具备世界眼光,胸怀天下,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国的高等教育,一方面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和精神。高校对学生观念和精神的培养过程,也就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当代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愿意为人类发展和国家进步而努力奋斗的热血青年。当代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传承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遗志,继续为民族发展和国家复兴而努力奋斗。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三观认知,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人类的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
(三)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文化自信的一种需要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下来的,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内在驱动力。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参与。笼统来讲,不管是何种文化,实质反映的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和观念。毫无例外,任何社会的主流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換句话说,也就是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不仅在物质世界上占据统治地位,同时在思想意识世界也占据着主流。政府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建设,不仅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同时也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校园做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不仅担负着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同时也是先进文化的产生地和发源地,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状况分析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国际上不同的文化思潮、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纷纷充斥在社会中,大学校园也不例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腐朽思想,市场经济形态下所形成的负面观念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一)网络信息带来的困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普及,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每天都产生浩瀚的信息,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单纯的大学生还缺少一定的判断能力进行准确甄别,往往会影响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产生思想迷茫的情况。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一直向好,未来发展也是非常乐观的,然而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带来的困扰也是不能忽视的,需要谨慎对待。
(二)新媒体的发展不利于意识形态的传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体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传播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巨大进步,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了高校和社会的联系范围和密切程度,使得思想意识传播更加快速,但是却很难对意识形态传播进行严格把控。
(三)西方文化的渗透在逐步加强
网络科技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这就给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载体。一些西方国家处心积虑地想误导中国的年轻人,通过社交软件将西方的一些反动思想和文化渗透到高校中,逐渐影响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部分师生将西方的一些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奉为真理,主流意识形态被逐渐淡化,严重阻碍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给我国意识形态的防御工作带来严重挑战,并不同程度影响着这些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
(四)学生信仰造成的问题
第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一直接受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然而一些学生受到社会和网络的影响,对宗教产生了好奇心理,并将其视为一种特殊文化形式,甚至一些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将一些宗教知识传播给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第二,一些学生由于好奇心理,开始对宗教知识进行学习,在认知不全面、不深刻的状态下,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在一些愚昧可笑的知识影响下做出一些滑稽、幼稚的行为。
(五)学生的意识形态难以进行有效监管
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更具独特性,展现出超越时间和地域空间的优势,无形中突出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也很容易给反动、腐朽的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契机,从而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影响。由此可见,一旦不良的网络信息在大学校园进行传播和泛滥,将给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造成极大的阻碍,后果不堪设想。
三、当前高校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積极构建高校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要紧随时代的变化,积极投入网络平台的建设中,抢占主流舆论阵地。
第一,注重高校官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高校要重视本校的网站建设工作,不仅要及时更新国内外的热点新闻事件,而且还要结合本校的各大专业,将最新的专业研究成果和科研动态等进行及时报道。不仅要丰富网站的资讯内容,而且要进一步提升新闻资讯的更新速度,努力贴合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成为其生活中比较受欢迎的主流媒体。
第二,加快各学院新媒体形式的创建和管理。在信息化时代里,很多新媒体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带来了趣味和便利。例如,各院系开通微博和微信。利用趣味性较强的新媒体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意识动态,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性。
第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增强宣传效果。高校充分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等方式,对社会及高校中积极向上的、正面的事迹、思想意识形态等进行及时报道和传播,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等。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的生活相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现代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较多,创造性较强,对校园外的世界比较好奇和渴望。但是由于他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还不健全,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很可能产生消极情绪。高校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他们实施正确的意识形态教育,让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正能量的意识来引领和指导个人的行为。同时,高校还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为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课堂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融合
课堂应该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场所,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融汇到课堂教学中,使得理论教学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意识形态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意识形态建设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它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高校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才能将意识形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任运钦.分析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5):91.
[2]贺佩.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的设计与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3):42-43.
[3]范红娟,魏会娟.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领域的设计与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7(4):165-166.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