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竞争式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2020-09-10曹海洋常城
曹海洋 常城
【摘 要】根据应用型本科第三批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大的现状,将深受师生欢迎的合作学习与竞技活动中的“竞争”引入课堂,无疑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能力,形成了学生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竞争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会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竞争;英语教学方法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第三批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等与本科第一、二批的生源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这样一些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兴趣不大的班级,如果按照课本的要求上课,学生肯定接受不了,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实际,笔者把突破口瞄准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确定了“竞争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校英语教学的质量。
1、“竞争式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1.1 社会互赖理论 (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 。社会互赖理论源于20世纪初期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Kurt Kafka,提出团体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整体,各成员的互赖有其差异性。20世纪70年代,约翰逊兄弟(D.W. Johnson & R.T. Johnson)将这一理论进行了统整与拓展,形成了社会互赖理论。主要内容是,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团队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Theory)。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并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生成新的知识结构。
2、“竞争式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竞争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团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团队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在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团队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团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没有竞争,就没有团队。学生有了合作意识,教师应将竞争机制与团队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利于调动每名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3、“竞争式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原则
3.1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英语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学生参与取代教师说教,用竞争取代传统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2 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精英培育到教育无类,由填鸭教学到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3 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竞争式合作学习”的三个重要环节:任务前置,课上展示,及时反馈。教师设计好内容与规则,提前布置任务。教师组织在先,导演在后。使学生再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3.4 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布置书面作业等习惯。學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记笔记、回答、练习、写作业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
4、竞争式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竞争式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种: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
4.1 组内互助
(1)组内交流。同组内学生彼此了解、信任,正确清楚地与其他成员交流,互相接受和支持,建设性地解决冲突。当然,由于学生英语听说水平不一样,可能造成交往的障碍,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部分学生提供语言上的帮助。
(2)组内分工。英语学习中,同组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各有所长。学生根据团队任务的特点进行分工。每个成员都要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并努力去完成它,为团队最后的结果负责。这也间接促进了部分学生英语应用的意识和机会。
(3)组内互助。以团队完成任务来保障课堂教学的合作气氛。各组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掌握知识,对所做课题全面了解,从而建立起集体荣誉感、相互间的信任感等。同时,优秀生也可以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4.2 组间竞争
“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竞分与竞赛的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因此,将竞争机制与团队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学习的效用。
(1)组间竞分。竞分的形式可以是话题讨论、辩论、听写单词、课文翻译、课文朗读等。教师组成学生学习团队,提前设计与布置预习,讲明竞分原则。学生需完成任务并汇报结果,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团队汇报,以抢答方式回答提出的新问题。教师适时设置此项目以外的有关重点、难点或关键的问题,供其他组抢答,教师给予分数奖励。
(2)组间竞赛。团队间竞赛也有多种形式。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口语比赛、朗读比赛、短剧表演、配音比赛等。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评分原则,担当评委。评选出最佳团队,排出团队名次。由于以团队为单位,参与面更广,竞争更激烈,获胜人数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且,这种竞赛很可能在团队间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团队荣誉而努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竞争式合作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已初见效果。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做细致的工作,如深入地研究教材,找出合适的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丰富的适合团队学习的资料等等。在课前准备期间,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资料收集情况,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和技术难题。课上要仔细听取各组的成果汇报,做出准确的评判。总结时要鼓励在先,指出不足在后,努力保护同学之间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氛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竞争式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辅以其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侯明君.英语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3]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4]黄秀英.关于“竞争式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