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分析
2020-09-10朱付流
朱付流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的有效方法,为今后同类型疾病的抢救和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6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急救措施的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54名患者送医及时,接受了早期溶栓等急救措施,作为观察组。另外42名患者受到身体情况、送医院时间等情况的限制,仅接受了常规的急救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抢救治疗效果。结果:最终观察组有1名患者急救无效,宣布死亡,抢救的总体有效率为98.15%(53/54)。观察组有6名患者最终宣布死亡,急救的总体有效率为85.71%(36/42)。组间差异相比,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合理的临床急救可以有效的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因而确保急救措施的合理性是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急救
为了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同时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文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抢救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具体情况参见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抢救过程中方法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患者接受早期溶栓等抢救治疗,包括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平均为(67.8±7.7)岁,前壁心肌梗死19例、下壁心肌梗死2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4例;对照组组42例患者接受常规抢救治疗,包括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平均为(69.8±7.4)岁,前壁心肌梗死17例、下壁心肌梗死18例、心肌前间壁梗死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者从发病到送医院的时间在12分钟至4小时之间不等,平均为(1.6±0.6)小时。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可行分组比较。
1.2急救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抢救治疗,具体治疗内容包括:吸氧治疗、β阻滞剂治疗、硝酸甘油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溶栓抢救治疗,同时为患者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在患者进行吸氧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对供氧速度和供氧量进行适当的调控。(2)搶救过程中对于并未失去意识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过程中始终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患者,使患者拥有求生的渴望并积极的配合治疗。(3)患者卧病休息期间需要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卫生、安静,并未患者做好个人的清洁工作。如非必要情况,尽量不要让患者接受他人的探访。(4)对患者进行全天候持续性的心电监护,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频率、体温情况、脉搏情况等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1.3观察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效: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有效:患者未出现死亡,治疗后渡过了危险期,但是存在一定的后遗症;显效:患者顺利度过了危险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之后身体逐渐好转。
※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关于急救措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X值完成检验,若计算得到统计学差异P<0.05,则可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最终观察组有1名患者急救无效,宣布死亡,抢救的总体有效率为98.15%(53/54),其中18例患者治疗有效,35例患者治疗显效;观察组有6名患者最终宣布死亡,急救的总体有效率为85.71%(36/42)其中10例患者治疗有效,26例患者治疗显效,组间差异相比,X=5.40,P,0.02<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如果人的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或者是持续性的血氧供应不足,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坏死问题,这也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疾病[4]。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现急性心肌梗色的几率逐渐上升,每年至少有50万人发病,给众多家庭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凶猛的特点,因此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罗劲涛、刘健峰等人通过临床研究表明,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基础之上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临床治疗效率[4-5]。因此在本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54例患者均在抢救方案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全面的护理干预。其护理干预从生命体征监控、心理护理、基础性护理几个方面进行,最终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71%,组间差异相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该分析,发现患者从发病到住院治疗的之间从12分钟到4个小时之间不等,这除了与距离医院的远近存在关系之外,也与患者个人及其家人对于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关。因此当患者出院前期,建议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的健康知识教育,确保患者能够掌握专业的疾病知识及自我抢救方案,如果在生活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做出及时的反应,提高其生存的可能性以及生存质量。
结语: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合理的抢救措施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临床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而文中相关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杏婷.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03):72-73.
[2]周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3):11-12.
[3]罗彩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26-1427.
[4]罗劲涛,刘健峰.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01):167-167,168.
[5]金旭东.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85):7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