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

2020-09-10程虹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

程虹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突发环境事件也随之增加,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律为保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力度。通过对突发环境事件特征的挖掘,以及分析目前我国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机制措施。为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机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也在增加。近几年国家对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和制度的完善,尤其是相关法律的建立健全给环境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突发环境事件仍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治理重点和难点。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方面还需深入研究,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最大限度降低其带来的损失和破坏,提高事件应急处理的能力及效率。

二、突发环境事件特征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发生事件较突然、在特定地区可能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同程度损失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共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属于突发事件的一种,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等特征,但环境事件根据其自身的性质,又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发生时间上具有潜伏性。突发环境事件表面上看发生时间比较突然,但从本质探索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与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以及人们对环境污染破坏行为等都有关系。

第二、产生危害具有严重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期危害时间较长、涉及空间较广泛,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污染破坏在短期内是极难消除的,长时间的污染结果对周围人们甚至是其后代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相通性,包括地上空气、河流等的相通,也包括地下水源、土壤的相通,由于居住区域的相通性,在环境事件造成污染后,很容易波及周围关联的多个区域,甚至是多个国家。

第三、突发后果具有不可逆性。环境事件发生后造成的污染降低环境的自净能力,当环境的自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势必会引发环境事件,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系统后将不可能自动复原。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在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各区域都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但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组织方面还需不断完善,目前各地方应急管理机构下设的各个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主要依赖于信息传递,不能完全地进行应急决策,尤其是针对时间方面的中长期的应急决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机制、突发环境事件处理中的有效沟通及信息交流等方面还存有缺陷。在处理环境突发事件过程中,往往有较多的部门参与,但在现场大多数不能主动及时进行决策实施,都是在遵循领导指示,同时真正在参与应急处理的部门并不多,有一些部门人员存有走过场、形式主义思想和观念,还有一些部门领导在事件发生后甚至都不亲临现场,而是远程遥控,事后简单听取汇报等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突发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主体过于单一

随着社会进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许多领域及区域范围,政府的权利中心已不完全是独一无二的,很多社会性组织机构等也成为了社会资源整合的权利发出地,以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为唯一的权利源头来代替全部的不同阶层、不同组织利益需求的应急管理体制已与社会进步不相融合,已不适用当下的利益多元化的形势。而且,社会上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机构因与社会资源、人民利益较紧密的结合,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在人员派遣、群众引导、物资筹集、心理疏通以及信息获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应急事故处置、后期事故调查等环节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环境事件发生的重要源头是工业企业,但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方面大多数企业都被忽视。由于宣传力度的薄弱以及公众对应急知识的缺乏,公众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低下。随着国家对环境的重视及相关制度等措施的完善,在突发环境应急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落实到基层、普及到社會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环境应急监测效率有待提高

在环境应急监测方面,从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内用于环境应急监测的设备比较落后,现行普遍在用的常规监测设备在污染物监测种类、监测数据精准定量等方面的监测能力都较有限。在监测方法上还需大力推广移动式、在线监测手段,代替实验室监测,提高环境应急监测的时效性。

四、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措施

(一)完善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在建立健全突发环境应急事件过程中,要将应急组织体系和国家常规管理机制进行有机整合、有效融合,建立一个综合性、统一性的管理体系。在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就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制定出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在出现突发环境事件后,能够高效率地协助处置指挥机构,并且能负责社会各方面人力、资源的协调,有效地整合资源,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

(二)优化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模式

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模式方面,摒弃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单一模式,将政府、企业、社会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倡导社会团体的一些环境保护组织等团体参与到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机构中,发挥其社会资源丰富、能与人民密切沟通等优势,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及后续调查中凸显出来,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和经验积累。

(三)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在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出发点:一是建立健全技术规范,形成统一的具有实用性、时效性的规范制度,推动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提高;二是国家相关部分要从资金上给与存足的保证,大力推广移动式、在线式的环境监测设备,在重点工业区域、重点流域等关键监测区域安装实时的监测设备,并结合网络传输技术的应用,实现监测数据实时显示、监测的目标。也可以利用车载监测、无人飞机监测等手段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管理。

(四)建立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目前我国对环境信息公开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对环境保护力度及公民的环境权利维护方面还有较多的缺陷。在加强监管力度、环境信息公开化等方面需下功夫,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明确环境信息报告程序。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能及时进行报告,在最短时间内落实处置,使突发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同时,也发挥了公众、社会团体对环境的监督权力,将政府、企业的环境信息及不履行环境保护、应急处置的信息进行公开披露,民众对不履行行为随时可检举、诉讼等,以形成社会对企业、政府等不作为的监督和制衡,提高政府企业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视度,能显著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概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处置效率。

五、结束语

对于给人类提供生活条件的环境来说,保护是最正确的做法和选择,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效益提升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所以,人类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同时也要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管理机制,在事件发生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生命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许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信息公开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5。

[2]王琳,王海霞.突发事件下应急协同决策主体胜任特征研究.领导科学,2019。

[3]高山等.突发环境事件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研究.情报杂志,2019。

[4]樊自甫,李汶沁,孙红.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应急决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8。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面向产业联盟的绩效评价与管理机制探索和分析
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突出“三个坚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索赔问题探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