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视域下纪录片《早餐中国》的传播形式分析

2020-09-10孙婷婷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孙婷婷

摘要:由海峡卫视策划和制作,在腾讯视频和海峡卫视同步播出的百集美食短视频《早餐中国》取得了播放量与口碑的双赢,被誉为继《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风味人间》之后的又一部现象级美食纪录片,取得了播放量与口碑的双丰收。本文将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分析以《早餐中国》为代表的纪录片的传播形式,为以后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早餐中国》;美食类微纪录片;传播形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着巨大的威胁,媒介融合越来越被一些传统媒体所接受,早期的湖南卫视就针对手机、电脑等用户群于2014年上线芒果TV,将众多资源集结于此,近年来大受观众喜爱。但大部分的电视频道没有自己专门的网站平台,一些传统媒体就试图打破原有模式,进行“出圈”尝试,例如《早餐中国》的制作方——海峡卫视,尝试与当下主流三大平台之一的腾讯视频合作,使《早餐中国》得以在腾讯视频独家播放,这使纪录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海峡卫视也将原本主要对外的传播方式,得以向内地延伸。

在《早餐中国》的制作上,主要以用户思维为核心,而在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上,则选择了适应当前互联网受众的接受模式,这也成为了海峡卫视在台网融合模式上的一次有益探索,看《早餐中国》的口碑和播放量就不难发现,媒介融合的选择,以及传播方式的转变,充分而有效地提高了纪录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增强互动,把握观众需求

在快速变幻的时代,大众的时间越来越呈现碎片化的特性,观众越来越需要在琳琅满目的视频和推送中,找到一些有吸引力的视频来填补自己有限的空余时间。《早餐中国》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制作时选择了每集只有5分钟的微纪录片模式,为观众提供碎片化时间里观看的可能性,但短小精美的制作,却为纪录片大大加分,收获了第一季腾讯评分9.5分,第二季腾讯评分9.3分的高分。《早餐中国》致力于用一顿早餐唤醒观众的胃,让更多人因为一顿早餐遇见一天的美好。

网络播放平台相较于电视,更能够轻松地实现实时弹幕互动,制作方可以通过网络评论了解观众喜好,制作出更加贴合民众需求的纪录片内容。《早餐中国》的总导演王圣志、监制朱乐贤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曾大方承认,在第一季《早餐中国》播出后,曾及时收集观众意见,并针对观众建议对第二季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甚至会根据观众的留言找到相应的店进行拍摄③。通过拍摄观众身边的早餐,国民舌尖的记忆,使得本域观众对纪录片的好感度和认同感得以提升,使身居外地人的思乡客情怀得以寄托,也使得观众对他域早餐文化的好奇心得以满足。

二、深度挖掘,贴近平民生活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为生活劳碌奔波的年轻人来说,好好地吃一顿口齿留香的美味早餐已经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而《早餐中国》正是试图透过屏幕,唤醒观众舌尖上的家乡味道。《早餐中国》从一顿早餐入手,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诱惑”和符合时代的传播手段,成功地收获了观众好评,播出以来,节目话题不断,一直备受关注。到目前为止节目共播出两季,第一季共38集,第二季共35集,每一集节目都会展现不同地区的特色早餐,向观众介绍多样的早餐文化,让观众在节目中找到熟悉的家乡味,致力于贴近平民生活,发现平民生活,挖掘平民生活。

《早餐中国》每集用短短的5分钟讲述一个故事,把主人公的生活融入进去,把主人公的口述、吃饭人的状态,以及周围群众的早餐评价等进行混剪,将美食、故事、情感等因素进行融合,使纪录片内容得以充实,整个纪录片也显得更加有趣,无论是镜头还是背景音乐及音响的使用,都为纪录片的制作加分,让观众有了多维度的感受。其中也不断加入温情的成分,店主的家庭亦或者周围民众与早食店的情感,亦或是每位店主都习惯的单曲循环……这些温暖而又日常画面无一不像涓涓细流一样,静默地流入到观众的心里。

《早餐中国》在传播上,很好地利用了“口碑效应”②,通过多样的互动方式,使制作团队与观众,以及观众与观众之间距离不断拉近,使得具有相同认知或相同兴趣的观众聚集在一起,从而对纪录片产生较高的认同感。

三、多样传播,注重艺术表达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传播途径,《早餐中国》从第一季播放就迎来了微博热搜、超话不断,使纪录片能以多种途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也是《早餐中国》在第一季播放视频播放量高达4亿、第二季播放量达到2.4亿,且两季纪录片都能居于腾讯视频良心纪录片排行榜前六位的原因之一。

《早餐中国》除了在电视和腾讯视频的独家播出以外,也利用了短视频精准推送的优点,在腾讯微视平台进行了投放,可以对美食爱好者推广针对性的播放,有效地提高了节目播放的效率。另外,其在微博上注册了官方微博,虽然粉丝只有6万,但仍然保持着微博的定期更新和维护,其微博更是达到了4.1亿的阅读量,引发了13万的讨论。在拍摄上,《早餐中国》更加注重拍摄的艺术性,美食的呈现上也沿用了《舌尖上的中国》的风格特征,对美食记录的画面要求较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普通的早餐变得不普通。

总结

纪录片的发展是需要顺应时代的,《早餐中国》无论在视频制作、后期传播效果,还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上,无疑都迈出了勇敢的一大步。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节目的传播上仍然是依靠微博超话,网页新闻等形式,仅仅依靠微视平台进行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仍然有所局限,另外,节目模式的单一化是否会降低观众的观看兴趣度等是节目继续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档好的节目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完善和创新进步,才能维持新鮮度,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早餐中国》:传统电视融合转型的一次突围

[2]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文化传承作用的发挥

[3]《早餐中国》播后粉店销量增四成网址:http://www.bjnews.com.cn/ent/2019/11/19/65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