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2020-09-10谢和平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科学素养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阶段是整个学生时期的重要基础阶段,其中的科学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结合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科技发达、科教兴国的发展背景条件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成为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学科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阶段;科学素养;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自主能力较差但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所以小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主,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相关特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学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构建,充分让学生感知到科学中的奥妙与乐趣,进而达到对科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科学教学目标。

一、当前小学科学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每个教师的风格、特点、知识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他们的教学观念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中,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什么样的教师,都要保证以学生的发展、进步、需求为主,结合学生相关特点、需求进行科学有效地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氛围,在良好环境、高昂激情中提升成绩与综合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中,都在倡导课堂要以学生为主,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能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还是少数,并且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仍然坚持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愿意接受除此之外的任何教学方式,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一味讲述为主,学生参与感不强、不会独立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长期如此让学生养成不动脑的坏习惯,很难从学习中得到进步,在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也很难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提升创新意识与用于钻研的精神,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很难有所提升。

(二)忽视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结合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把科学学科看做为“副科”,对科学教育重视程度很低,并且因为科学的考试成绩對升学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与心态造就教学不严谨,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严格,不仅教师对科学教育不重视,学生与家长对科学也不重视,主观认为科学对学生的发展不重要,各方面人的不重视,导致科学教学不严谨、被忽视。

(三)活动材料的利用和开发不足

因为科学教学不被教师重视,在课堂教育中也是散漫自由,很少利用充分的教学教具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实验仪器、模型、材料等,何时恰当的教学辅助工具是提供学生动手锻炼机会,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感、兴趣以及深刻程度,进而提升科学教学的效率。

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只是源于生活、只是也是应用到生活,小学科学同样也是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通过小学科学的教材可以发现,小学科学课程内容都是围绕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为启发点的,并且小学生对生活中的知识也是比较有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生活知识敏感的特点,将生活知识结合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内容中,充分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认知发展规律、已经掌握的生活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科学知识的生活化也是让学生日后将生活科学化。举例说明:(1)小学科学学科四年级下册教材天气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天气变化转化成为大家常说的天气谚语中,以谚语中蕴含的天气科学知识创设情景教学,比如燕子低低飞,天上雨淋淋;蚂蚁搬家、蛇过道预示天气变化要下雨等等;(2)小学科学“盐去哪里了?”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中与盐相关的问题,将生活中与盐相关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现,比如小学后为什么在路面撒盐?汽水中加入盐会出现什么现象?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习兴趣,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并且生活中的点滴更容易让学生形成深刻记忆。

(二)融入科学小实验,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很多教育家都提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突出科学学科令学生期待、亢奋之处,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兴趣参与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课程的结构组成部分为: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工程科学,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性质也是与生活中的知识、活动中的知识相契合的,所以除了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外,教师也可以适时的将课堂中设置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与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更好的了解科学现象。举例说明:小学科学教材中“变化的世界”一课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物质的变化、生态的变化、农业的变化等,首先教师需要对以上包含的内容进行整合,以实验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堂实验中教师进行冰融化、水蒸发后形成水蒸气等实验演示,演示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水循环的观念,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也让学生对本节科学课知识有了深刻掌握、形成了深刻的记忆以及参与实验所激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对实验原理的解释,也让学生有了拨开迷雾、津津乐道的感觉,对实验充满意犹未尽的感觉,也是对科学课学习充满期待。

(三)设计有效问题

教师在课堂中设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很关键的,问题的有效设置也是决定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开始,落实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教师设计问题与提出问题都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有效地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习惯,同时有效地问题也可以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与互动,所以问题的有效性很重要。首先,教师在课前需要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中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并且需要结合小学阶段可以理解的话进行问题设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总结:影响小学科学教学的因素有很多,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多,但是首先需要教师以重视的态度、正确的思想对待科学教学,并结合有效地科学教学手段,不断优化科学课程的设计,多利用先进的教学教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不断总结并完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贺晨旭,陆祖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75-76.

[2]何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96.

[3]何苗.基于课程目标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73-74.

作者简介:

谢和平,成都东部新区福田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科学素养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