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设计

2020-09-10娜么塔康晓卓玛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设计教学

娜么塔 康晓卓玛

摘要: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中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这一目标,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反思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思路,更新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必须讲的核心知识点包括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内容围绕着核心知识点展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不忽视细节,注意厘清教学思路。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设计

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民族自豪感日盛,然而民族意识中存在的多层次认识却成为进一步认识统一民族的阻碍,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呼唤更为清晰响亮的民族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这一层次的民族意识必然成为时代的选择。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民族发展、国家发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在高校设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对在高层次人才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强化各族师生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中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这一目标,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反思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思路,更新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为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再添新章。

一、必讲核心知识点

对已有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或关键词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中华民族、民族团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内容有更高相关性,但所谓核心知识点是指在这一主题下最根本的知识点,不包括延展的重要知识点。换言之,若离开对核心知识的讲解,直接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如无根之木,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起点首先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下,最根本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即必须讲的核心知识点包括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几个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一)中华民族的概念

从概念上看,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也就不能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则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的产物。“中”为“中国”,“华”为华夏,有史料可证,“中国”一词在西周时代已具有国家名称的性质,而“华、夏”两字于上古同音,相互通用,初时主要指汉族,后适用范围扩大至其他民族。中华民族这一中国各民族的总称,于1902年由梁启超在其《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正式提出。

(二)中华民族的特点

何志虎的《中国简明通史》中说:1989年,费孝通先生出版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1999年,马戎、王戎笙出版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两部书对“中华民族”确定定义,指出一方面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体,也就是说五十六个民族在事实上已经组成一个民族,有共同的民族意识,族名就是中华民族;另一方面,五十六个民族又各自有自己的民族特点,特别是民族意识,都可称之为民族,这是“多元”;中华民族就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最大特点就是“多元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

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有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多元不是强调分离,多元只是表述现象,其核心是强调多元中的有机联系体,是有机联系中的多元,是一种共生中的多元,而不是分离中的多元。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意识是民族之魂,是民族成员对民族的自觉归属感,也是民族成员相互认同的归属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继对“谁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讨论之后,在习近平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近代以来形成的,以中国传统儒家“家国天下”民族观和马克思主义建立集中统一大国的民族理论为基础的,集中表现为中国认同、黄帝共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等特征上的,本质上围绕“同一国家”抑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展开的,是一种客观见之于主观的稳定的意识共同体。

三、教学形式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保持教学活力和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来阐释。可以通过对拆分的知识点进行多方位的教学来实现。歌曲如《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等可对学生播放并要求谈感想,各地的博物馆或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等可带学生参观并进行实践教学,参考书目如马戎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等可布置给学生作课外阅读,总之,要善于运用一切可利用的素材。

四、其他需要厘清的教学思路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情况做适当选择。这要求教师在开始课程前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简要的摸底调查。可提问“你们是否知道中华民族有多长的历史”,看学生能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回答。

2.教学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教学知识点和内容的设计上,由于一些逻辑上不可回避的需要,我们会讲到诸多概念定义,但这些概念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需做进一步解读。比如对于对于定义“中华民族”时使用的“五十六个民族”的说法应该做广义的理解。

3.中华民族认同与各民族认同并不冲突,不同层次的认同可以在原有认同的基础上各自发展,形成语言、文化丰富的整体。

4.从可视化分析结果可见,中华民族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精神、中華民族传统文化这五个主题。这五个主题基本构成了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框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这五类主题中没有作为核心知识点的内容作为拓展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丰满。

参考文献:

【1】孙琳,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05):13-17.

【2】于衍学,基于三个认知维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12):16-23.

【3】高承海,王荣霞,谭欣,中华民族研究30年: 核心主题与研究进展,民族教育研究,2020(2):17-28

项目基金: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项目号2020SZXM14

猜你喜欢

设计教学
BUBA台灯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种设计叫而专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陈国兴设计作品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