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策略思考

2020-09-10刘晓燕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策略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表现出兴趣不高、学习欲望不强的情况,思政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相关意见,将提质增效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创新思政课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对思政课教学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政课育人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法;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2; 文献标识码:A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发挥思政课的关键性作用,必须不断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思政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避免不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入侵,提高思想防御能力,在个人修养提升的同时,还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做一个充满正能量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现阶段思政课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思政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单方面输出知识、理论和实践缺乏有效结合、师生交流互动少、教学方法单一等,导致思政课教学对学生影响不够深刻,学生获得感弱,思政课教学感染力和号召力不强。因此,在新时代高校教学深化改革浪潮下,思政课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对其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政治素养和法治素养,促使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让思政课教学进一步升华。

一、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意义

思政课教学对于我国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一方面是保证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与方法,对于提高我国思政人才思想觉悟,抵御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为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除了要学好专业课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政治素养,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抓好智育,又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两者放在同样重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信仰。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中,尤其是市场经济进入我国以来,我国国内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情况,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态势更是愈演愈烈,“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这种想法更是充斥着社会,思想可能会偏离正轨,而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这时就会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不利于学生正确三观和政治观念的确立。思政课讲解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最终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从目前我国思政课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与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也不利于学生思想和素质的提高。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传统思政课教学方法局限性比较大,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而这种方式不仅让课堂无趣,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也让课堂代入感不强,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主动思考和探究。思政课教学无法感染学生,没有触动学生内心,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知道但是却不会在生活中践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比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到教育目标。

(二)过于重视理论

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思政课是必修科目,一些教师对于思政课认识有偏差,将全部精力放在理论讲解上,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学生会感觉到索然无味,思政课教学给学生感觉是空洞,看不到思政课的实际价值,学生就会出现懈怠心理,在思政课中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学出现教师讲得滔滔不绝,但是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学习不走心,课堂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感染学生就更加无从谈起。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思政课教学是为了感染学生,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从而实现学生正确认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思政课教学最为关键的是学生,教师教学方案制定的无论有多么完美,如果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精神,那么一切都将会没有意义。目前一些思政课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方,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将知识和理论内化,导致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差,学生未能真正接纳思政理论。

三、思政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

思政课改革创新至关重要,好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将高校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早日实现。

(一)构建民主和谐课堂氛围

思政课教学要提质增效,就要转变教学理念,构建民主和谐课堂氛围,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去,在思考和探究中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感悟,真正的领悟思政理论。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民主的课堂,通过案例分析、深度讨论和情景式教学等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中。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观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者是思想观念偏离正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鼓励,有针对性地进行指正,总结课堂内容,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思政课教学要广开言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教学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同时还能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政治观念,有目的性的进行矫正。思政课堂内容不在于知识学习的多少,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方式,对于思政课教学内容认识会更加深刻和透彻,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共鸣,将其转化为自己思想,在生活中就会自觉去践行,思政课教学法就能实现提质增效目的。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率,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要深入学习思政课理论知识,认真研究思政课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思政课教学效果才能保证。学校要加强对思政教师培训,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教学困境,让思政课教学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思想道德觉悟和政治素养,形成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要从课堂入手,还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方式,通过对学生的关心,让学生能够信任自己,构建亦师亦友的这种良性关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同时思政教师在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要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教师行为准则,学生就会将教师当成效仿对象,这样就能起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三)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创设生动具体场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具象化,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态度体验,还能帮助他们更快地理解理论知识。情境教学法最为关键的是激发学生情感,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在思想上认同思政课教学,只有这样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思考和的过程中不然会联系到自身,这样就能确保思政课教学触动学生心灵,他们起到思想和行为引导作用。思政课教学还要联系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门事件,让学生在演绎事件的基础上分析,这样就能增强他们对人生价值和思想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目前较为先进且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充分、更加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真正实现触类旁通,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更好的在生活中去践行,只有这样达到提质增效目的。教师不能单纯依靠教材内容,要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将理论迁移到生活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将真实的事件摆到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思政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实践教学法

思政课教学要借助黑板报、橱窗、悬挂标语等,将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此外,思政课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感悟,从而增强他们对理论知识认识,提高思政课教学感染力,让其育人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带领学生参观烈士纪念馆、参加爱心义卖、去福利院送温暖等。

参考文献:

[1]欧海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与系统性视角下的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54-55.

[2]吴武英.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评《思政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8(03):146.

[3]王庆忠.情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理论建构及实践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9):70-73.

[4]陈吉鄂.以“八个相统一”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J].人民论坛,2019(20):13-14.

基金项目:青岛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基础”课教学路径研究”(2019JY003)

作者简介:

刘晓燕(1981-),女,山东莱芜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策略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