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
2020-09-10李萍
李萍
摘 要:在提倡核心素养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形成数学学科素养.数学思维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持久动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7-0057-02
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可以解决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小学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显得非常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却忽略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建设,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笔者以自身的教学经验浅析什么是小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什么是小学生数学思维
关于数学思维,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很多的答案,笔者认为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数学中常见的说法,也被称为抽象思维能力,是指利用一些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演绎的能力,这是数学思维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数学中的概念是根据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的,数学中的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新知识的过程,数学中的判断是基于现有的条件作出的主观判定,这些都是常见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表现.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还有规律、公理、定理等更加复杂的逻辑思维运用.
小学数学中的数形结合就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比如小学数学中的平移、对称和轴对称这一章节学习时,常见的题目就是将一个方块格子,按照要求向左、向右或者向上、向下平移,平移之后再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指令通过形象的变化给表示出来,并且根据平移和轴对称的定义要求,通过图形的变化来表示.在这一章节的教学时,会发现有的小学生对于图形的运动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对方位移动感觉很迷惑,觉得没有数学运算容易,这也是逻辑思维较差的一种表现,如果不加以训练克服,会影响初高中几何的学习.2.形象思维能力
数学的形象思维是指运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数学的本质,用具体的数学知识、数学计算来反映出事物内在的规律,简单来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简单化的过程.在学习观察物体时,并不是让学生像学习语文一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看到的物体描述出来,数学中的观察物体是比较抽象的,归结到了形状,要理解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看是什么意思,知道从上面看会出现什么样的形状、侧面看又会看到什么样的图形.图形观察常见的一道考题,四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个茶壶,有的学生很容易在大脑中构筑一个三维空间,从不同方位模拟出看到这个茶壶的形貌,然后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有的同学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需要真正摆出一个物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然后逐渐建立空间思维能力.通过空间构建,形象地再现事物,有利于学生大脑的开发,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广度和深度.
3.直觉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更需要抽象的思考,直觉思维相对来说更需要个人知识的积累和经验判断.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给学生举牛顿通过苹果掉落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苹果砸到过很多人,为什么别人没有发现万有引力,是因为知识的积累和敏锐度不够.直觉思维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常见的应用题中,给出一段对话,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答就需要学生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比如20个苹果,3个人分,每人能分几个?还剩几个?通过数学知识的积累,学生一看题目就要知道用除法,而不是去用乘法.这个道理老师当然可以在初学除法时给学生解释,可是如果每一次答题都要解释为什么用除法而不是乘法,数学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考试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为什么用乘法而不是除法的思考上.笔者在教学中遇到有的学生学习很认真,计算很准确,可是一旦到了应用题,就不知道该怎样列算式,运用什么知识去解答,这就是直觉思维欠佳的表现.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全方位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国家的发展,现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有充分的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开展提供了便利,教师应该将这些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
小学作为数学学科学习的起点,小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欠缺,在这个阶段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既需要利用多种方式传授基本数学知识,还应该带领学生在思维能力范围内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先让学生背诵1~3的乘法口诀,这个过程是学生记忆的过程,由于1~3之间比较简单,学生也不会有畏难情绪.这时候教师为学生讲解1~3的口訣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去推导出4~5的乘法口诀,这个推导的过程就是一次数学思维培养飞跃的过程.学生推导成功后会非常有成就感,理解基础上的背诵也会更加轻松.这个过程不仅会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推理的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也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鼓励动手实践用数学解决具体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动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讲解的概念、公式之类的问题,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困难,但是这些公式、概念往往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来理解公式、概念的含义,从而在以后的做题中提升做题速度,通过已经掌握的概念、公式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要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三角形.”这里面暗含了“不在同一直线”、“三条直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封闭”等概念,需要学生逐个理解,拿出三角板对照着概念,逐字逐词地理解.在理解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定律,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来进行测量,看看三个角加起来是多少度.测量的结果由于人眼误差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但是结果应该在180°上下浮动.除了这个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减下来,将这三个角拼起来,拼好的三个角看起来接近一个平角,就是接近180°.这时候告诉学生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学生已经可以接受了,也容易记住这个定律.然后教师再进行论证,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顺序.在这个过程中先是鼓励学生思考动手来理解概念和定律,然后再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论证,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思维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来培养和验证.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启迪,问大家还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动手实践和数学推理来解答这个问题.
3.以合理想象为数学思维添加动力
数学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样也需要合理的想象为思维添上翅膀,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学生的合理想象、形象思维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并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比如三个人平均分蛋糕,在实际生活中,肯定会有大有小,但是数学为我们创设了平均这一概念,就需要我们将数学中分数的概念引入其中,点燃自己的想象力,将数学问题和生活问题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垂线和平行线时,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永不相交是有一定难度的,怎样才算是永不相交呢?学生很容易想到铁轨,可是铁轨并不是衡直的,有时候也会拐弯,那什么样的情况下是永不相交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永不相交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想象两条直线的无限延伸.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避免不应将概念过于绝对化,注意想象的合理性,平行线的无限延伸不相交,在生活实践中是无法进行模拟证明的,在练习考试中两条看起来距离相等的直线就可以认为是平行线,如果将无线延伸绝对化,在平时学习中过于严苛将现实与理论完全等同,也会束缚对于知识的学习理解,要注意将概念转化成可以理解的现实.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小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解疑”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更开阔的视觉全方位启迪学生,不断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习惯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良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87,105.
[2]辛玉芳.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265.
[3]杨婷.有了问题意识就够了吗?——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96.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