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

2020-09-10吴英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7期
关键词:财务内控管理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

吴英

摘要: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区别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无需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但仍然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内控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能否实现正常运转。本文先介绍了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工作策略,如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适用性、发挥财务内控管理价值、强化监督考核以及创新财务内控管理方法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1.财务内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

财务内控管理到位,再加上完善的制度以及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进行有力约束,以免出现不规范行为,保证财务内控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是,确保各项工作职能得以正常履行。建立规范化的财务工作流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好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不同部门工作实现相互衔接,财务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发挥其社会职能。

二是,可以确保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是单位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保障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以及所生成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就成为财务内控管理的关键工作之一。通过对工作制度和流程的遵守,确保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度,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确保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符合要求。

三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及其他风险。一方面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单位的资产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避免各环节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执行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能够培养单位上下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能够有效防范腐败问题,保证工作的合规性。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现状

2.1财务内控制度设计需要量体裁衣

实际工作中内控制度的建设不缺乏,但是制度是否全面,是否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是否与单位实际需求相匹配也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重点关注并解决。在工作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应付工作或是检查中不被扣分的动机,因此在制定相关制度时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仅仅是借鉴他人的有關制度,而其并不完全适用于本单位情况。只关注了制度建设这项工作本身而忽视了其与单位具体需求的契合度和具体执行效果,也就无法发挥财务内控制度应有的功能。

2.2财务内控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

适用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制度是财务内控管理开展的依据,但直接决定该项工作价值的是制度是否被执行到位。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容易出现或是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計划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而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本身财务内控制度和工作流程设计不符合工作实际,使得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管理审批等存在漏洞,管理较为粗放而引发财务风险;也有可能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利分配不合理,人员责任不清晰,从而造成人员职责履行不到位,甚至会出现部分工作无人去做的现象,监督考核机制缺位最终导致工作出现变形。

2.3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不完善

要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和效果,必须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相关工作,而仅靠制度约束和员工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专门的监督考核机制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而行政事业单位在监督考核工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在实践中单位对于财务内控工作的监督考核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审查方式,一方面体现在评价指标不完善或是无法体现真正工作的贡献和价值,无法起到激励约束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审核监督的独立性和实效性有待提升,监督审核人员专业性不足、工作浮于表面,无法起到对财务内控工作的有力监督。

2.4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缺乏创新

随着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也需要改变和创新,因地制宜以适应最新的时代趋势和工作要求,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工作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按部就班,缺乏方式方法的有效创新,工作应对能力有待提升,财务内控工作人员专业性也有待提升,从而才能够从行政事业单位长远管理效益出发,提高工作的灵活性。

3.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的工作策略

3.1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适用性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强化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价值意义,首要条件就是保证财务内控工作开展所依据制度的适用性,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工作符合单位实际工作需求。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和细致调研。不管是制度的制定还是调整完善,都应该从工作实际出发,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适用性和可执行性较强的工作制度。

其次,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从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到成本控制、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各项工作流程和制度都应该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审核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工作审批权限及程序,确保工作的衔接和规范性,进而防范财务风险。

最后,科学核定人员和岗位,并确保权责利清晰。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需求设定岗位,人员缺失或冗余都不是最佳状态,同时要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实现岗位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监督。另外,单位还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和有关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财务工作质效。

3.2发挥财务内控管理价值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明确工作职责和权力,并以此为基准做好考评和管理。在细化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对各项工作执行情况的管理,避免工作无法得到真切落实,在每项工作得到真正执行的情况下,才能将财务内控工作的目标和初衷发挥到极致。

另一方面,强化对工作的过程管控,实时评价执行情况。这个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加强过程管控,促进各项制度规定在实际工作的执行落实,例如财务审批是否符合制度要求,是否存在越权或不规范的行为,是否存在私自调整预算或是虚列费用的现象等。

3.3强化监督考核

为了在单位上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创建和谐的财务工作内控环境,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运用客观科学的监督和激励考核约束机制作为辅助手段来促使财务内控制度的落实。

一是,完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監督工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从监督岗位设置、人员工作职责、具体工作流程等方面细化监督方案,保证监督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内容的全面覆盖,同时确保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监督活动的有效开展和落实,促进财务内控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并及时发现需要改善的不足之处,在下一步工作中加以优化。

二是,确保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并及时反馈考评结果。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工作重点设计考评指标及方法,定期对财务内控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考评结果第一时间反馈至有关单位和员工,以达到相应的激励约束作用。

三是,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强化监督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工作价值,并切实起到对单位内部工作的威慑警示,强化财务内控管理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3.4创新财务内控管理方法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具。这不只是要求单位工作人员对于工作中发现的可以优化的工作流程及时进行调整,还需要结合工作实际以及社会情况定期重检并借鉴先进工作經验,不断创新,可以从提高工作效率或是优化工作程序等方面入手。而且创新也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纯粹为了创新而创新,要通过创新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带来新想法,推动财务内控高效推进。

另一方面,要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只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才能够促进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创新。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注重财务专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能够确保人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才能,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单位管理者也需要从长远眼光出发,重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推进,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推动工作创新。

3.5实现财务内控管理自动化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建设财务信息系统,并将财务内控管理融入信息系统。其实财务内控管理渗透并体现在财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单位可以将各项控制活动嵌入融入财务信息系统中,例如财务风险预警、考核信息反馈等,从各个环节强化内部控制。一来可以减少人工工作量,二来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交流。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单位内部的各项资源,实现各项工作信息互通有无,共同推动财务内控管理质效的提升。

4.结语

财务内控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社会职能和正常运转的关键性工作,但同时财务内控管理也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需要单位切实提高重视程度,深入研究分析自身财务内控管理的实际情况,查找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的细节之处。同时探求有效的工作策略,帮助单位提高财务内控管理水平,提高制度的适用性、加强过程管控提高执行力、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监督考核,进一步发挥财务内控管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智.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6):54-55.

[2]林泓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及风险防范分析[J].财会学习,2019(24):240-241.

猜你喜欢

财务内控管理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
论企业内控管理的策略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财务内控管理的改革思路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