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

2020-09-10孔晓妍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发展模式

孔晓妍

摘要:互联网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的背景下,农业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提高,主要原因为农村的融资渠道不够正规以及从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因此,应积极创新农业金融发展模式。发挥互联网支持下农业金融发展的优势,不断扩展国内农业金融发展空间,利用农村互联网人口红利、农业金融产业附加值有所提升、互联网的全面覆盖的良好条件,同时完善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加强与大型平台的合作,并展现地域特色;引导线上融资健康规范发展,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加大对农村非法融资组织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融资环境,从而推动农业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农业金融;发展模式

最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态良好,政府在农业经济建设上增加了很多投入,明显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应当是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优势,国内农业金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促进了农业同金融业的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与改造,更好地建设了农村经济。当下,农业金融发展朝着新的方向前行,所以想要让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连接优势,为农业金融发展服好务,支持农村经济建设。

1.农业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互联网技术对于农业金融产生的影响,查阅了近些年农业金融的相关资料,整理和总结出存在于农业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1农业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提高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农业金融所面对的风险不断提高。有互联网技术为支持,农业金融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更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主体进入到农村,方便了农业经济发展,可是也提升了农业金融风险性。这是因为,我国的农业金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监管政策和监督机制都不是非常完善,农业金融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让金融主体和金融机构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1]。

1.2融资渠道不够正规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经济也良好发展,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农民想要扩大自己的农业经营规模或者承包某种养殖业等,这有利于农业经济多样化。可是,要面对最为根本的问题,以上项目的经营周期比较长,农民自身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有着强烈的融资需求。可是,农村地区的信息比较闭塞,仅仅可以在亲戚、朋友、邻里间进行拆借,或者向民间高利贷进行借款。这样的融资渠道并不正规,农民自身要承担非常大的风险,并且需要付出较高的融资成本,虽然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是不利于其产业的长远发展[2]。

1.3农村范围内的金融机构贷款难

在农村地区,提供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商银行、民间借贷机构等,可是农民想要通过这些机构获得贷款,却非常困难。具体表现为:其一,农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获取的贷款,总额度比较小,很难满足当下自己产业扩大经营的要求。其二,农民本身不具备一些抵押品或者担保,也就不能争取到自己理想的贷款金额。其三,农村的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上,需要的手续比较多,审核时间长,不能快速到账。其四,贷款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单一,农民难以承担[3]。

2.互联网环境下,农业金融发展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依旧是当下金融体系中新型金融模式,同时,国内农业金融同样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我国的农业金融发展应当吸取其他行业金融发展经验,互联网金融发展借鉴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在当下,国内农业金融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农业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大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互联网人口红利

当下,我国的互联网使用者数量非常多,其中农村范围内的互联网使用者,已经达到了7亿人次,这样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为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奠定购基础,如果在今后的农业金融发展中合理利用人口红利,那么这将会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2农业金融产业附加值有所提升

纵观整个经济市场,大部分产品相对价值不缩水,但是农业金融产业的附加值却有一定上升,这就提供给适度资本以及杠杆经营,非常大可行空间。

2.3农业金融突破固有网点的限制

处在互联网环境中,传统农业金融可以突破固有网点的束缚,忽视金融产品之间的阻隔,也就能降低農业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并且节省一部分时间成本。并且,互联网为基础的运用成本要比网店运营成本低,商业银行的操作变得简单,当下,很多民营的网络融资机构抓住机会发展非常迅速;同时,网络平台越来越简单,信息更加透明,规则公开,也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到农业金融互联网化的发展过程中[4]。

2.4互联网的全面覆盖

互联网形式的农业金融能否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互联网是不是大范围覆盖和高效率运行。“带宽中国”政策出台之后,我国农村范围的互联网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有一定群众基础,所以,互联网金融和农业金融的结合,还需要经过一个潜移默化过程,慢慢地实现。

3.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金融发展的策略

3.1完善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金融发展,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互联网环境的高度安全,此时需要发挥出政府职能作用,不断对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这样才能确保互联网的金融,处于法律准绳界线内,才能让农业金融的网络化发展也安全前行。另外,农业金融的突破口是农业保险,也是改革基础。如果农村居民的衣食住行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农民只能选择保持现有状态,不想要放弃既得利益,农业金融改革也很难进行。所以,应当保证农民的利益,这里值参与农业金融互网络化改革的主体,才能让其安心参与农业金融改革。同时,以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保证,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给农业金融网络化的发展开拓更大空间。

3.2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农村互联网的普及

互聯网技术的应用,需要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提供支持,为此应当推进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农业金融网络化发展奠定基础。纵观全国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东部地区基本普及,当时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增加投资,充分发挥“带宽中国”政策的积极作用,让互联网覆盖在农村的每个角落。农村普及互联网的条件下,才能开辟出一条光明的农业金融网络化发展道路。另外,农民是不是能用得上互联网,也是建设主要内容。应当引导网络运营公司适当降低带宽价格,才能使互联网走进农村的每一户人家。除此之外,一定要提高农民的网络素质,才有助于农业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现今很多农村人口倾向走向城市,不喜欢待在农村,这让城市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同时让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人口动力。所以,各地农村应当从本地农村特色出发,发展特色经济,使得经济良好循环,留住本地居民,实现劳动力向年轻化转型。

3.3加强与大型平台的合作,并展现地域特色

当下,农业金融模式常见“散户经营”、“政府补贴”,很多农产品经过多个层采购商以及经销商之手,才能到达最终的零售市场,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一层又一层的盘剥,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被大大降低,却需要政府对农业进行反哺。最近几年,淘宝网、拼多多、京东等一些电商平台的涌现,兴起了线上销售农产品的热潮,进而形成了农产品经营新模式,那就是线上销售。这种模式简化了交易的程序,让具有保险期限的农产品也能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同时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所以,政府应当带领当地农民或者农村合作组织与中型和大型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合作,从而提升互联网的利用率。深度合作的过程中,政府要引导农民挖掘本地域的特色,树立品牌形象,让高质量的农产品深入消费者内心,在商品市场站稳脚跟。例如,山东烟台的农产品特色就是苹果;河南农产品特色就是杂粮;东北地区的特色就是东北冷面、辣白菜等,通过互联网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营造品牌形象,进而吸引更多客户。不断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展现当地产品特色,同时运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交易,参与融资等,从而优化农业金融结构[5]。

3.4引导线上融资健康规范发展,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融资理财走进大众视野,并且受到大众的喜爱。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推出线上金融理财项目,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此种风潮之下,民营网络金融理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京东旗下的“京东金融”、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花呗”、唯品会旗下的“唯品花”等,这些线上金融产品走进了大众视野,并且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在消费方面的比较多,可实际上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的金融产品却不是很多。长时间以来,农业产品的利润点就非常低,有一些银行在农业金融上试水之后,很少能获得利润,之后均推出农村市场,继续在城市范围内推广金融产品。由此,农村金融体系构成以农村信用合作社、民间借贷和农业银行构成,其中主要发力机构是农村信用社。这样一来,农业金融的注入资金太少,使得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束缚于几个散户的经营模式中,很难实现市场化流通和机械化生产,在市场定价上缺少话语权,更不会掌握金融运作全,因此大部分了农村金融产业理论进入到中间商的手中。所以,政府必须积极引导线上融资健康规范发展,极力推动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建设,为农业金融找一个新的出路,丰富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业金融发展[6]。

3.5加大对农村非法融资组织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融资环境

农业金融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农村非法融资组织的存在,因此,必须加大对其的打击力度。积极清除存在于农村的非法融资组织,如果情节非常严重,一定要加大处罚的力度。而对于那些有着良好信誉、具备资质的农村金融组织应当给予一些奖励,肯定他们作出的贡献,从而激发其参与农业金融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只有农村现有的民间金融组织得到良好发展,才有利于农业金融体系的完善。另外,必须加大融资知识的宣传,让农民知道,在选择融资机构的时候,必须选择具备高度信赖的机构,并且考虑清楚自己的实力,不能盲目选择,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利益不受侵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当下的农业金融发展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借助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农业金融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此时必须强化网络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建设,重视与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联合,并发挥农村本地特色,强化农村非法融资组织的打击,逐渐完善农业金融体系,进而推动农业金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雯.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J].农家参谋,2020,No.663(15):26-26.

[2]许珊珊,许丹丹.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探究[J].农业经济,2018,000(005):95-97.

[3]孙显胤.浅谈互联网环境下农业金融发展模式[J].广东蚕业,2019,053(011):68,70.

[4]王太来.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探究[J]. 山西农经,2019(9):150-150.

[5]张克雯.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探究[J]. 种子科技, 2019(7):30-30.

[6]刘飞,赵银银.互联网农业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运行形态、演变逻辑及收益分配[J].西南金融,2016,000(003):71-76.

猜你喜欢

互联网环境发展模式
互联网浪潮中银行国际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互联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班主任如何应用新媒体手段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系统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