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德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2020-09-10古良康

高考·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主体作用高中

古良康

摘 要: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及时提升德育教学在相关教学所占有的占比。现阶段的高中德育教学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德育目标过大、缺乏目标规划、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依旧存在,旧的德育教育理念并不能引导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当中。本文从现阶段的高中德育教学活动出发,论述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在高中德育教学环节,学生已经成为具有个人成长意识的个体,为了帮助学生积极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努力提升德育教学的实用性与应用价值,将学生视为引导对象、交流对象与服务对象,正视学生在相关教学活动中所占有的地位,解决能力与品格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一、师生平等,发挥学生自主性

在德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被动配合与主动要求”的关系[1],在过度关注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并不能及时展现出来,各个个体之间的理解、对话与沟通等活动也不能被及时认同,在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学生与教师的认知点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要成人学生在德育教学活动中地主体作用,并将这种作用体现出来,教师就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将个人主张转化为个体之间乃至于机体之间的的关系,在了解人性基础的同时,帮助学生发挥创作的自主性,体现教学活动实现的可能性,突破课堂层面的教学限制,使学生真正接受德育教学。

在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应及时改变“我——他”型的教学方式,将教学观点转化为“我——你”,在承认学生的主观成长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发挥的空间。在德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个人能力,自主做出判断、行动和主张,承认个人的主观价值,实现“自我”;教师应积极弘扬学生的自主性,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在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的同时,依靠指导、认知和教育的相互配合建立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德育知识、德育理论的应用环境与德育教育的发展价值;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两手抓,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可积极导入先进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完成角色体验工作,实现道德信息的交流互动,达成思想升华。

二、教学体验,增强学生体验性

与传统的教学工作相比,德育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体验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要求学生直接地、民主的参与到道德实践与社会实践当中,并以此为发展平台体验生活,培养自身的幸福感[2]。但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并不会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其强调的是教材内容的照本宣科,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既有的社会规范与学生的理性思维之间无法相互配合,学生也无法独立的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寻增强学生体验性道德教学途径,引导学生从理论活动中自主调节个人的道德行为,从而全面完善个人道德品质。

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道德根据人类的社会关系与发展需要衍生而来,其属于情感的直接产物。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双向思考——既要满足理性的认知需求,又要遵守感性的内心判断,在此教育主题下,教师可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制定提升学生体验性的教学策略——围绕道德准则开展教学工作,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道德规范的同时,培养其道德感知能力;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可及时导入道德学习任务,通过分析社会案例、道德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其深刻理解“善恶一念之间”的道德内涵;教师可在对应的道德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根据其認同情感、否定情感对学生进行引导,使道德规范内化于个人的道德认知,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打破封闭,引导学生探究

在德育教学环节,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对外开放的课堂,展现教学活动的开放性、积极性。在高中德育教育活动中,未成年人的成长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环境下,其也受到家庭与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为了保障学生能够全面吸收对应的道德理论,教师应建立完备的教育模式,将部分德育教育责任分摊给家长、社会,发挥外界环境的引导作用,重视不同角色在德育教育环节所发挥的价值。

家庭是学生成长发育、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对应的学习知识,教师可及时导入家庭教育活动,要求家长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认知能力、道德意识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家长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表达展示的机会,在引导学生开口、动手的同时,承认学生的自主价值[3],通过指正错误观点、肯定正确观点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社会教育环节,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烈士陵园、参观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帮助学生发起社会调查,对民族发展史等内容进行定向探究,以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作为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其道德素质。

结束语:要在德育教学环节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允许学生对相关教学活动进行引导的同时,应打破固有教学观念的限制,为学生创造开放、和谐的交流环境,依靠对外互动、全体互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使其认知道德、理解道德,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吴荣忠.新形势下高中德育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神州旬刊,2016(5):61-61.

[2]汤爱霞.生本课堂,让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发挥德育功能[J].中学教学参考,2019(16):57-58.

[3]刘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J].中国德育,2019(10):21-24.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主体作用高中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