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方式解析

2020-09-10史宝军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良好习惯小学生

史宝军

摘要: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因此学生养成教育变为教育工作的新任务。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注重养成教育,比如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安全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等。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让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主动发言等。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生养成教育内容和有效措施,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1 阐述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安全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良好习惯,有锻炼身体、勤俭节约、早睡早起、热爱劳动。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主要有课前积极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努力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勇于思考并制定学习计划。经实践分析,形成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若是某个人重复一个行为21天以上便会形成习惯,若是重复90天则会变为稳定的习惯,形成习惯通常无需刻意,贵在坚持。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流程,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因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时,要遵守科学规律,系统安排,充分使用主观因素,开展多样化的养成计划。

2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策略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人员,因此需要遵守的良好习惯养成规律,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与原则,有计划有目地的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2.1 以身作则,引领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到学生。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永远是其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到学生。例如学生卫生习惯差,乱扔垃圾,在操场和教室看见垃圾也会视而不见,因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弯腰伸手捡随处乱扔的垃圾。在日常小事中逐渐熏陶学生,并且也需要组织班委会进行讨论乱扔垃圾的坏处,不但影响到校园美感,同时也会产生病菌,影响着同学们身心健康,从而让学生们在思想上改变,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养成无论在哪里均会将地面垃圾捡起的习惯。长此以往同学们便感受到爱护环境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会影响到家庭乃至社会,让社会的公民养成习惯,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接收教师的知识,也会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预习中摸索到学习的途径,累积自学方法,减少困生和优生间的差距;第二,上课认真听讲,努力思考问题,积极发言,勇于做笔记。课堂的高效率是学生获取好成绩的主要元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需要认真听讲,走进课堂和文本,有机结合学习内容和思考内容,要做到不懂就问,随时记录学习中收获到的知识;第三,按时完成作业。完成作业是学生反馈学习的形式,培养此种习惯,让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第四,及时复习。人记忆力有限,学过的知识若是不反复复习和巩固,便会很快遗忘。温故而知新,代表着学生在学习中复习的重要性;第五,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书本提供的知识有限,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需要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阅读材料累积知识,从而开拓自身视野,丰富知识;第六,在考试中要认真地审题和答题,养成检查的习惯。考试是检测学生综合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粗心大意在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不看题的情况,答题后也会有不检查的情况,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让其养成检查的习惯。

2.3 养成安全习惯

第一,交通安全。学生应遵守队伍的距离,切勿在公路上随处追逐玩耍,在过马路时要遵守有关规则,并且不乘坐三无的车辆;第二,在体育运动和课间运动时,要保持自身安全,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需要遵守相关准则,掌握器材的要领,在课间确保不追逐打闹,不拥挤不推搡;第三,要注意防火防水等,学生应做到不玩火,不触碰电器,不携带危险品。比如易燃易爆品;第四,学生若是未经家长允许不可私自外出。也不能和陌生人离开家庭或学校,保管好自身财物,比如零用钱。养成教育看重的是训练学生行为习惯,若是缺少训练,便不会养成习惯,紧抓学生行为训练,重点强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此以往的坚持,不可以有放弃的想法。一些教师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缺少耐心。养成习惯需要坚持,纠正习惯也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够有收获。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也需要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加强学生的游戏性和灵活性,确保让训练变为愉快的游戏过程。

2.4 反复训练

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不可仅停留在宣传和内容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百炼成钢,某些行为习惯需要在训练下才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让学生养成行为习惯,需要反复训练学生的行为,从小事做起,比如训练行队礼,整理书包,读写姿势等。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类似于滴水穿石,要不断地强化。教师要及时的督促学生行为,比如通过反复的宣传和实践,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遵守习惯的行为,然后再经深化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为。

2.5 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结合的网络教育

在开展养成教育的工作中,学校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和展示舞台,因此结合学校和家庭,让家长和教师做好沟通,通过家访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对于家长的教育提出要求,比如应该让孩子懂得承担家务劳动,不可沉溺游戏,学会自理,要有礼貌的招待客人,不能够乱吃零食乱花钱。在学校里教师也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明确告诉家长应严格要求学生,优化和督促学生,避免养成坏习惯。家长和学校在学生行为习惯上达成共识,从而一起教育孩子。学校和社会的结合,要协调好家庭和社会间的关系,积极邀请有关模范人物和领导作报告,从而开展学生开展活动,也可邀请校外的老师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知识的讲座,从而让孩子在家、在学校、在社会纷纷争做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让学生懂得生活,学习和做人。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属于长久性、系统性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流程。在此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勇于挖掘学生优勢,通过有关教育资源,积极和家庭配合,有计划的开展教育工作,从生活点滴做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构建完整人格。

参考文献:

[1] 李敬贤.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

[2] 黄建平.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J].学周刊,2018(36).

[3] 李俊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办法探讨[J].中外交流,2018(50).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中心学校小学段)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良好习惯小学生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