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台灯光师处理外拍任务的注意点
2020-09-10赵先顺
摘 要:对于电视艺术来讲,光线是它的灵魂。灯光师在接到外拍任务后,应做好拍摄前的沟通,事先了解拍摄题材、拍摄内容等情况,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关键词:灯光师;沟通;拍摄;布光
中图分类号:TN94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241-02
一、现状
在电视台从业近十年的灯光师,基本上接手过各种节目、微电影专题片的拍摄,但在拍摄过程中还是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对于电视艺术来讲,光线是它的灵魂。光线直接参与了电视初创阶段的文学构思、画面设想、光线设计,也参与了电视主创阶段的形象塑造、环境再现、气氛烘托等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在众多艺术之中,电视和电影是借助光的作用与手段实现艺术形象塑造的典型。光线成了它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媒介、条件和重要工具。[1]
然而现在,在电视台体制内,灯光是属于技术服务部门,字面意思就是利用自己的技术去协助节目的制作。灯光师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有一个片子马上要拍摄,需要灯光的配合,就让灯光师自己准备需要的设备。
很多人都忽略了灯光师的作用,灯光师需要提前了解拍摄题材、拍摄内容、有无夜场戏、现场电源情况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梳理灯光师的工作流程,既是对工作的总结,也让其他工作人员对灯光师的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我们才能完成高质量的作品。
二、拍摄前的沟通
一名灯光师在接到拍摄任务的时候,首先是要和编导、导演沟通以下几点。
(一)拍摄的影片类型以及剧本的内容
拍摄的影片是什么类型,不同的影视类型决定了灯光师在布光时采取的方法。一个简单的采访,灯光师只针对一个人布光,不需要太多的设备。如果是一个小专题片,就需要根据场地、情景以及拍摄内容来设计灯光。如果是一个剧情片,还要根据剧情的递进来设计灯光的氛围以及处理人物的光影。
(二)场景的面积大小及有无夜戏
场景面积的大小影响了灯具功率的选择。在一般的拍摄中,灯光师会尽量携带一些有利于转场的轻便设备来提高整个拍摄效率。但在拍摄大场景以及夜戏时,就需要大型镝灯。虽然数码摄像机的感光都不错,但如果想要获得一个还原度较好的影像,那么我们在拍摄的时候,现场的照度就必须达到一个标准,一味地提高ISO会让我们损失掉部分细节。所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灯具显得尤为重要。
(三)现场的电源情况
了解电源的位置便于灯光师有计划地携带一定数量的电源连接线。灯光师到达现场发现电力达不到负荷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坚持使用,就会造成跳闸,从而损坏灯具,还会因为炸泡等问题带来安全上的隐患。
(四)出镜人员的衣着
很多出境人员喜欢穿白色的衣服,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肤色问题。这会经常导致人脸曝光正常,衣服曝光过度,或衣服曝光正常,而人脸曝光不当的情况。这时灯光师需要再找一只灯来补充脸上的照明。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人物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很难做到完美地追光,无形中提高了拍摄难度。
其实,灯光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如场景的数量、是否外接电源、拍摄的总时长。这些都涉及携带电池、充电器等配套设备的数量。所以,灯光师和摄像师一样,也需要到现场观察场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拍摄的选景提出建议。影视创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工作,所以前期的沟通必不可少。
三、拍摄中的步骤
拍摄前的沟通完成了,灯光师对工作流程就会比较清晰。整体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让摄像师定机位以及景别。照明与摄像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2]在影视创作中,灯光与摄像是合作最紧密的两个部门。没有好的摄像,再好的灯光效果也拍不出来。同理,没有好的灯光师,再好的摄像也只能把握好构图,但是把握不了对气氛的烘托再现。
在外拍的时候事先确定机位的位置和出镜人的站位以及经别的大小,方便灯光师处理光位,避免穿帮。有时灯光师在现场询问导演之后就布光,拍摄的时候摄像师又会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再次调整,那么灯光师前面的工作就白费了。因为灯光设备往往都是比较重的,而且还涉及很多電源线、魔术腿等一系列的配件,再次调整就意味着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因此确定拍摄的机位和景别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减少了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剧组的工作效率。
第二步,针对出镜人员调光。在调光过程中,灯光师要谨记,大景别的镜头看气氛,小景别的镜头看人物。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在调光的过程中,首先一定要确定好主光的位置,主光的位置一经确定就不要再更改,这样才能保证光的逻辑性不会错。如果硬要调整,可能造成逻辑上的混乱,让画面不够真实。
在调光的时候,灯光师首先会测量环境光。如果整体的环境光达不到拍摄需求,就会先铺一层底光,达到基本的拍摄照度。灯光的首要任务是满足拍摄需求,其次才是对人物的造型。
在调光的过程当中一定是单灯单调,不同的灯位有着不同的作用,要明确这个灯具是做什么的,这样在后期遇到需要调整的情况,就能够迅速发现是哪个灯具的问题,节省更多时间。
第三步,调整光比。在明确了光位之后,下一步是针对不同的剧情、人物形象来调整光比,通过光影来进一步塑造人物。很多导演为了追求所有景深的一致性,会要求光圈一致,而光比是在这个基础上调整。至于光比的大小,则是根据灯光师对剧情的理解来处理。
在光比调整好的基础上,灯光师要养成看技监的习惯。因为肉眼和摄像机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养成及时观看技监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样我们可以根据画面的成像及时调整不足之处。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时并不能配备这么专业的设备,即使配了,有的也不能达到技监的标准。这时最好利用测光表测量现有的光照度,然后根据经验调整,来达到满意的画面效果。
四、拍摄后的交流
很多灯光师会把灯光作为一个前期的工作,认为在现场拍摄结束后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是作为一名灯光师,在完成前期工作之后,也要对最后呈现的效果负责。当一部专题片或一个采访完成后,应该主动联系导演拿到成片,然后分析成片,查漏补缺,多多听取导演的意见。只有不断总结、积累,才能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灯光师,才能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
五、结语
在电视台做灯光师,难度是比较大的。不仅要完成大型综艺晚会的灯光创作,还要协助新闻演播室的直播,同时兼顾外拍的需要。就专业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跨越,毕竟综艺类节目的灯光利用的是电脑灯,电脑灯控制数百上千支灯。而对外拍来说,使用更多的是镝灯、聚光灯、太空灯等数量较少的灯具,而且两者对于灯光的创作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综艺节目的灯光更加绚丽,变化更加复杂,而外拍类的灯光更多是基于放大现实生活的基础,真实是最重要的。正因为这种难度才使电视台的灯光师更有挑战性和突破性,才使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布光技巧,每个灯光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本文探讨的是思路,是条理,具体的布光方式会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就不一一赘述了。希望其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更加了解灯光师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拍摄出满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兴国,田敬改.电视照明[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8:1-3.
[2] 雷兆云.照明语言与技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1-25.
作者简介:赵先顺(1989—),男,江苏徐州人,本科,灯光技师职称,研究方向:电视灯光的设计和应用。